患者某,女,48岁,1992年4月16日初诊。主诉:反
复咳嗽咳痰10余年。自诉患支气管扩张症,病情控制
不佳。初诊时见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咳嗽咳痰,每
日咯痰量约100mL,伴见黄脓痰,约占痰量的1/3,无血痰,胸闷气憋,时有胸痛,平素怯寒肢冷,易自汗,面色暗滞,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脉虚、弦、滑,右关弦滑,右寸细滑。
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症;
中医诊断:咳嗽,气阳虚弱、痰热瘀阻证。
治以清泄肺热,涤痰行瘀。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黄芩10g,生甘草10g,夏枯草20g,金荞麦根30g,桔梗30g,浙贝母15g,海蛤壳20g,瓜蒌壳15g,广郁金15g,生黄芪30g,白术15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1992年4月23日):患者诉痰易排出,胸闷憋气感减轻,黄脓痰如前。嘱继续守方服用。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992年5月7日):晨起及午后痰量较多,
痰白质黏,黄脓痰量明显减少,无胸闷憋气感,苔白
厚腻,舌质暗红,脉象虚弦滑。改用阳和汤合补中益
气汤加减:麻黄10g,鹿角霜20g,肉桂6g,姜炭
10g,炒白芥子10g,熟地黄15g,生甘草10g,生黄芪
30g,党参30g,白术15g,陈皮10g,当归10g,败酱草
15g,夏枯草15g,桔梗30g。7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1992年5月14日):精神好转,体力增强,自汗
消除,痰量减少,厚腻苔亦减少。守上方继服1个月。五诊(1992年6月11日):黄痰已基本消失,每日
痰量仅10~20mL,无胸闷气憋,精神改善,食欲渐
复,二便正常,舌质偏暗红,舌苔薄腻,面色、口唇已
无暗滞现象,脉细滑,右关弦滑之象显著缓和。
效不更方,继续按上方加减扶正固本,治疗持续
近2年。随访期间未见咯血,病情稳定无复发。
按:该病例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初诊时标实
证候突出,先予清化热痰方药,并伍黄芪、白术健脾
益气,体现了“祛邪不伤正”的治则。二诊守方不动,
仍予祛邪方药。三诊时阳虚痰瘀症状显露,果断施
予阳和汤合补中益气汤。全方补虚泻实、攻补兼施。
四诊疗效渐起,痰量明显减少,充分说明了方药的有
效性。五诊时痰瘀症状缓解,食欲、精神改善,右关
弦滑之象显著缓和。说明宗气渐复,脾胃健运,疾病
得到初步遏制。但久病体虚,元气亏损,痰瘀宿根不
易清除,治疗上重在补虚,兼顾痰瘀,缓图调治。故
继续进阳和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温阳宣通,补益
肺脾。从本病案可看出洪老用药重视补益宗气,扶
正固本,同时注意“清痰热”“排痰”的方药运用,做
到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减少了疾病的复发,值
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月经量少验方_班秀文
月经先后不定期验方_班秀文
月经后期验方_班秀文
月经后期验方_班秀文
月经量少验方_夏桂成
子宫发育不良验方_夏桂成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