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验方

李某,女,31岁,2021年3月11日初诊。主诉:经期前下腹疼痛10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反复于经期前1天出现下腹疼痛,未予诊治。

末次月经为2021年2月14日至2021年2月20日,量多,色黑,有血块,经期前1天下腹疼痛,艾灸、泡脚后好转。

平素乏力困倦,怕冷,大便不成形,质黏,2~4次/日。舌稍红,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细数,右寸浮数。

中医诊断:痛经

辨为脾肾阳虚证。

处方:黄芪35g,当归12g,泽兰15g,白芍15g,桂枝15g,莪术15g,香附9g,续断15g,党参10g,法半夏9g,艾叶9g,草豆蔻10g,制乳香9g,制没药9g,醋延胡索20g,小茴香9g,红藤30g。28剂。

2021年4月23日二诊:末次月经为2021年4月10日至2021年4月15日,经前下腹疼痛减轻,量多,有血块,乳房胀痛,乏力困倦较前减轻。纳可,大便偏软,质黏,3~4次/日,小便可,寐一般,口干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守上方去莪术、益母草、续断、

法半夏、醋延胡索、红藤,加苍术15g、砂仁9g(后下)、

淫羊藿15g、紫石英15g、制附子7g、枸杞30g、杜

仲15g、鹿角霜20g、山楂碳15g、炮姜9g,增加艾

叶剂量至20g。28剂。

2021年6月3日三诊:末次月经为2021年5月8日

至2021年5月13日,经前下腹疼痛明显减轻,月经量

较前减少,有血块,乏力困倦好转。大便质软,小便

频,口苦,口干,纳可,夜寐一般。舌淡红,苔薄白,稍腻,舌边有齿痕,脉沉滑弱。守上方去淫羊藿,加巴戟

天15g、白芥子9g、郁金15g,艾叶调至30g。28剂。

按本例为脾肾阳虚导致的痛经,医案中采用了

补气阳、温气阳、通气阳的方法。患者为中年女性,素

体阳气不足,又因年轻时偏嗜生冷,导致脾阳不足,运

化失常,故见大便偏软、乏力困倦等症。亦因脾阳虚

微,气血推动乏力,气不摄血,日久生瘀,离经之血滞

留,新血可生不可留,故见月经量多;气滞血瘀,不通

则痛,故见痛经。刘老认为,疾病日久,应以益气活血

补肾为主,选用补气阳、通气阳、温气阳之法。此病脾

阳虚日久,气血运化不畅,推陈乏力,后天之本提供营

养物质不足,机体被迫消耗先天之本,若只以补益脾

阳为主,则效缓力微,且肾为水脏,亦可助脾祛湿化

痰。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草豆蔻、法半夏燥湿祛

痰;当归、白芍补血活血;红藤、制乳香、制没药、莪术

活血祛瘀;泽兰、益母草活血调经;香附、醋延胡索理

气调经止痛;续断活血补肝肾;桂枝、艾叶、小茴香温

阳通络。以上诸药共奏温阳调经、舒畅气机之功。二

诊患者痛经、乏力困倦等症改善,可知方药对证,见上

方服用后大便未见明显改善,故予苍术加强燥湿之

力;患者平素怕冷、手足冰凉,予制附子、炮姜加强温

阳之功;去续断,改为杜仲、淫羊藿、鹿角霜以加强温

阳补肾之效;另佐枸杞平补肾阴,反佐肾阳;予暖宫之

专药紫石英益血暖宫。三诊痛经明显改善,但仍有血

块,予郁金行气破瘀;用白芥子去除皮里膜外难消之

痰;改淫羊藿为巴戟天,使得补阳之性更加平缓


闭经验方_李今庸
闭经验方_李今庸
闭经验方_李今庸
闭经验方_李今庸
闭经验方_张镜人
闭经验方_陆广莘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