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某,女,31,未婚,销售,2018年3月3日初诊。
主诉:月经后期,经量减少1年余。
现病史:患者12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5天,量、色正常。2年前开始从事销售工作,常需加班至凌晨2点左右,近1年余出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40~50天,经期2~3天,经量较前减少2/3,色鲜红,小腹胀痛,经前乳胀。间断中医治疗半年效果不佳,2周前查血PRL73.52μg/mL,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未见异常,拟给予溴隐亭治疗,患者拒绝,遂就诊于我院,末次月经时间为2018年1月24日。
刻下症见:乳房胀痛,心胸烦闷,难以入睡,多梦,纳可,大便干,2日一行,小便调。舌红,苔薄少津,可见裂纹,脉弦细。
双乳未触及结节,轻压痛,按压乳晕可挤出少许淡黄色乳汁。
FSH5.83mIU/mL,LH6.78mIU/mL,P0.15ng/mL,E289pg/mL,PRL76.83μg/mL。
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约4.0cm×3.8cm×3.6cm,内膜厚0.7cm,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性生活史。
西医诊断: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
辨证:肝气郁滞,肝肾阴虚。
治则:疏肝活血,滋肾养肝,抑乳调经。
处方:免怀散合两地汤加减治疗。焦麦芽30g,当归12g,赤芍15g,红花12g,川牛膝10g,生地黄20g,地骨皮10g,玄参15g,麦冬15g,阿胶珠15g,白芍15g,川楝子6g,山茱萸15g,泽兰10g,知母10g,炒酸枣仁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
监测基础体温,嘱其早睡,调整作息时间。
耳穴压豆:选用内分泌、卵巢、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肝、脾等耳穴,每周1次。
二诊(2018年3月19日):月经于3天前来潮,量少,色鲜红,2天净。基础体温单相。乳房胀痛、心烦明显减轻,凌晨一点入睡,多梦好转,纳可,大便畅,每日1次,小便调。舌红,苔薄少津,可见裂纹,脉弦细。治则同前,上方去泽兰,加山茱萸加强固肾益精之功。每日1剂,水煎服。继续给予耳穴压豆治疗,穴位同前。
如此按周期治疗,至五诊时(2018年6月12日),月经于2018年5月28日来潮,量较前明显增多,5天净。经前基础体温呈双相,高温相12天,目前体温升高2天。乳房胀痛消失,情绪平稳,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薄白苔,脉弦细。PRL20.42μg/mL,双乳无触痛,按压乳晕未见乳汁挤出。
随访:2018年9月14日电话随访,患者停药后月经规律,月经周期30~35天,经期5~6天,量中。连续监测基础体温,高温相基本维持在11~13天。按语: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很多,如下丘脑疾病、垂体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全身疾病(如结核)等。还有一种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临床多为特发性,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月经量少、稀发、闭经、溢乳、无排卵等。本案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冲任气机逆乱,气血不下行冲任胞宫化为经血,反循肝经逆上化为乳汁而溢出;日久肝郁化火,且经常熬夜工作,暗耗阴津,致肝阴虚,又肝肾同源,最终肝肾阴虚,冲任亏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至月经量少、后期。证属肝郁气滞血瘀、肝肾阴虚。
以免怀散合两地汤加减治疗。“免怀散”出自武之望的《济阴纲目·卷十四》,由当归尾、红花、赤芍、川牛膝组成,原是一张有效的回乳方剂,主治产后乳汁暴涌不止、食少、欲回其乳者。亦是康教授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常用方。“两地汤”出自清代《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具有滋养肝肾之阴、清郁热之功。全方以焦麦芽为君药,不仅有回乳之功,另有疏肝理气之效;生地黄、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滋补肝肾之阴、清郁热为臣药;当归、赤芍、红花活血通经为佐药;川牛膝有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之功,使气血不得上逆化为乳汁,而下注冲任胞宫,为使药。诸药合用,可实现疏肝活血化瘀、滋阴清热、抑乳通经的功效。
另外,中医学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郭上的相关穴位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穴位及反应点,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法,是以取证候相关穴位贴豆按摩,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能够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验方_班秀文
验方_班秀文
验方_班秀文
验方_夏桂成
验方_路志正
验方_路志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