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验方

黄某,男,37岁,已婚,2010年2月10日初诊。

主诉:会阴部胀痛不适1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去年春节饮酒后出现尿频、尿急、尿后余沥不净、会阴部胀痛不适,自服抗生素(不详)无效。后经某中医予热淋清、八正合剂等治疗,排尿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但会阴胀痛不适未见改善,时轻时重,有时可放射至下腹部,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阴囊湿热,性生活基本正常,无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纳食及二便尚可。面色黄白,精神尚可,体态中等,毛发胡须分布均匀,语言清晰、声音正常,阴茎长6cm,尿道口不红、无分泌物,双睾丸15mL、质中、无结节及触痛,附睾亦无结节及触痛,输精管正常、无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体积稍大、质软、无结节、轻微触痛。舌暗红,舌苔白,脉沉弦。前列腺液内卵磷脂小体(++),白细胞2~3个/HP。前列腺彩超示前列腺体积为3.1cm×3.6cm×4.2cm,包膜完整,内部回声欠均匀,有不规则强回声团。

既往史:饮酒,无吸烟史。结婚10年,育有1女,否认婚外性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

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诊断:精浊。

辨证:湿热下注,气血瘀滞。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处方:萆薢15g,生薏苡仁30g,蒲公英12g,败酱草15g,黄柏6g,车前子10g,泽泻10g,茯苓20g,滑石30g,延胡索10g,莪术12g,川楝子10g,水蛭3g,乌药10g,柴胡10g,甘草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250mL,每日2次。

嘱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注意生活起居规律,鼓励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少焦虑情绪,保持心情愉悦舒畅。另外,性生活不宜过度,每周不超过1次。

二诊(2010年2月25日):药后自觉下腹隐痛、阴囊湿热等症好转,排尿较前通畅,但仍感会阴部胀痛,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细。前方去蒲公英、黄柏,加红花10g、川芎10g、生地黄15g、女贞子10g,水蛭加至5g,再进14剂,服法医嘱同前。

三诊(2010年3月12日):患者服药后感会阴部胀痛明显减轻,仅偶有不适,但感精神疲惫,腰痛仅较前略减轻。舌淡红,舌苔白,脉沉细弦。复查前列腺彩超示前列腺体积为2.9cm×3.3cm×3.9cm,内部回声均匀,未见其他异常。改用陈文伯教授补肾活血之清肾增精丸(由蒲公英、薏苡仁、紫花地丁、淫羊藿等组成)和活血生精丸(由黄芪、当归、土鳖虫、水蛭等组成),每次各1丸,每日2次,再进1月。

2010年5月14日,患者来院为家人取药,告知服药后症状已消失,1个月前停药。嘱患者仍应少饮酒及辛辣之物,注意生活规律,以防复发。按语:陈教授认为,精浊之病,其主要病机在于湿热蕴结、气血瘀滞和肾气不足三者相互纠缠,多三者并存,早期以湿热为主,中期多为气血瘀滞,后期往往有诸邪伤肾、肾气亏虚的情况存在。

本案患者初期治疗以热淋清、八正散等清热利湿为法,取得一定疗效,但未兼顾进入中期的气血瘀滞,故遗留会阴胀痛始终不除。此时,陈教授治以清热活血并重,以萆薢、蒲公英、败酱草、黄柏清下焦之热,车前子、泽泻、滑石、生薏苡仁、茯苓、甘草利湿健脾,延胡索、川楝子、莪术、水蛭、乌药、柴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取得较明显的疗效。二诊时鉴于其湿热之象已明显缓解,唯气血瘀滞尚存,前方去清热之品蒲公英、黄柏,拟以活血化瘀为主,加红花、川芎,且水蛭加量,另外考虑到诸邪及大量清热破血之品耗伤正气,故加生地黄、女贞子以顾护肾气。再进2周后,不仅诸症悉去,复查B超,前列腺内部回声不均等炎症影像亦已消除。此时不宜再使用过于峻猛之剂,遂改用丸药缓图之,同时加大补肾之剂,活血与益肾并重,作为善后调理。另外,针对本病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复发的特点,嘱患者仍应注意饮食起居,不可大意。


胃结石验方_刘志明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验方_刘志明
胃痛验方_刘志明
胃痛验方_刘尚义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刘祖贻
反流性食管炎验方_刘祖贻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