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某,男,37岁,2011年3月16日初诊。
主诉:气短、乏力、心悸5月。现病史:患者于
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曾
先后就诊于两家西医医院,均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长期口服螺内酯、氢氯噻嗪、美托洛尔、贝那
普利、曲美他嗪、辅酶Q10等药,效果不显著,动则气喘,不能正常生活。(2011-6-21)动态心电图示:全心扩大呈球形,左心室EF:29%。某西医医院建议做心脏移植手术,在找不到供体,非常绝望的情况下,经朋友介绍来找雷老中医治疗。
初诊
症见:胸闷不适,乏力、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饮食睡眠差。查体:血压:100/80mmHg,心界向双侧扩大,以左侧尤甚,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低,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压陷性水肿(+++)。舌质黯淡,苔白厚腻,有裂纹,脉沉细。
诊断为:中医:心衰病(痰瘀互结、气虚水停)。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利水。
方药:生黄芪40g,党参15g,丹参15g,川芎12g,赤芍12g,郁金12g,半夏12g,茯苓10g,升麻12g,枳壳10g,佛手15g,桂枝9g,茯苓10g,薏苡仁12g,北五加皮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2-3-23),气短、乏力、心悸减轻,有时双下肢发凉,舌质黯,苔白腻,脉沉细。效不更方,6剂。
三诊(2012-4-1),时有双下肢发凉,余无明显不适。舌质红,苔白,脉沉细。诊断:心衰病(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方药:雷氏养心活血汤加味: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等加炙黄芪30g,马齿苋30g,葛根30g,川芎15g,制附片10g,鹿角霜30g,北五加皮5g,3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2012-5-16),咳嗽、咯痰不利,纳差,
舌质黯淡,苔黄腻,脉沉细。原方中加入浙贝母
12g,大麦芽15g,6剂。
五诊(2012-6-27),精神好转,血糖平稳,胸
闷、气短未作。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缓。效不更
方,原方西洋参改为党参15g,10剂。以后即以此
方为基础,略作化裁,坚持服药半年。活动耐力基
本恢复正常,复查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日
益增高。
随访,2011-6-21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心脏B超示:左心室EF:29%;经治后于第四军医
大学西京医院复查心脏B超示:左心室2012-4-
10EF:46%;2012-12-7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
院复查EF:50%;2014-5-28EF:55%;2015-4
-12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复查EF:53%。
2018-3-20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复查EF:
60%,患者能正常上班,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了。
按语:雷老根据痰瘀毒互结理论,痰瘀日久可
以化热生毒,痰瘀毒日久,可以损伤气阴,也因运
化乏力,痰饮瘀血积聚,虚实夹杂。痰浊和瘀血常
相兼为病,两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相
互胶结,在胸痹心痛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2-3]。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痛伴有烧灼
感,心烦,易怒,头晕,少寐,大便干结,舌红苔腻,
脉滑等,不是单纯的痰瘀互结证,可兼见较明显热
像。先生总结,此热非外感,必是内伤。而痰瘀互
结日久,生热化毒,郁热毒邪内伏致营卫不和,气
血亏虚,形成痰瘀与热毒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促
进了胸痹心痛病的恶化
多汗验方_刘志明
盗汗验方_刘志明
盗汗验方_刘志明
盗汗验方_李今庸
自汗验方_李今庸
自汗验方_李今庸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