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55岁,离退休人员,就诊日期:
2018年12月12日。
主诉:间断胸闷8年,晕厥1次。
病史:8年前始间断胸闷、心悸、气短,伴出汗,持续10余分钟,休息后好转,平日轻度活动后气短。
曾在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诊断为扩心病,经对症治疗(予以利尿剂等)后症状缓解。2018年4月8日出现腹部及后背疼痛,急诊转入西京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经对症
治疗,16d后仍有气短、胸闷等不适,伴有双下肢水肿,后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在心内科住院治疗
8d后症状胸闷、气短明显缓解。此后因感冒再次就诊于该院心内科,经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1周前晕厥,意识丧失,持续约1min,无呕吐、抽搐、口吐白沫等不适,自行苏醒,醒后无特殊不适,随即就
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扩心病,予以对症治疗。现症:活动及进食后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心率最快可达170次/min,怕冷,嗳气,无反酸,腹胀,食欲差,大小便可,睡眠可,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既往史:30年前体检时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辅助检查:心脏超声示:心律不齐,室间隔及左室壁搏幅普遍性减低;全心大,左室显著;考虑扩张型心肌病,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左室收缩
功能减低;彩色血流示:三尖瓣反流(中量),二尖瓣反流(少量)(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8-04-12)。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ST-T改变,房早,V3R“q”波明显。腹部超声示:肝光点密集细小增多、肝囊肿,胆囊壁毛糙,右肾体积小,实质回声增强,请结合临床及肾功能,左肾囊肿(2018年9月陕西省中医医院)。
诊断:中医诊断:胸痹(痰瘀互结、气虚水停);
西医诊断:1)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早,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2)晕厥待查;3)肾功能不全;4)肺部感染;5)肾囊肿;6)甲状腺功能减退;7)高尿酸血症。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痰利水。
方药:雷氏养心活血汤加减化裁,药味组成:人参(另煎)10g、麦冬16g、五味子10g、丹参30g、陈皮12g、三七粉(冲服)3g、葶苈子24g、炙黄芪45g、茯苓45g、黑附子
(先煎)10g、干姜8g、益母草30g、莪术10g、红景天10g、防己10g、椒目10g、酒山萸肉15g、生地黄30g、苍术10g、炒薏苡仁30g,共6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日1剂。服药2周后各种症状缓解。
按语:患者病程日久,脏器亏虚,气虚无以行血,
脉络不通,胸阳不展,故胸闷、气短;胸阳痹阻,无以
温煦,水凌心肺,故气喘;水液停于四肢,故双下肢水
肿,痰瘀互结、气虚水停,气机不利,气血不能上奉大
脑,故见头晕,气虚日久则阳虚,心肾阳虚,心神失养
则心悸。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痰瘀互结、气虚
水停之征,喻嘉言认为肾为坎脏,于肾水之中内寄真
火又名龙火,肾水上泛则龙火浮游而出,水涨一分则
龙涨一分,肾水上泛至胸膺则龙火亦上犯而至,尤伤
寒中真武汤证也;彼则引火归元、补益先后天之脾
胃,此则温肾分消不使阴霾上犯,随证变法如《金匮
要略》中防己黄芪汤法。本病属中医学“心力衰竭
病”范畴,证属痰瘀互结、气虚水停。方选雷氏养心
活血汤,这是雷老遵从古方,活用经方,在20世纪70
年代拟定的有效方剂,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全
方组成为:人参10g、五味子10g、麦冬15~20g、三
七粉(冲服)3g、陈皮10g、丹参30g。主治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其中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平,可大补
元气;麦冬甘,微寒,可清心养阴;五味子味酸、甘,性
温,起安神养心气之效;五味子味酸甘归肝肾,麦冬
甘寒入肺金,二药配伍金水相生再辅以人参大补五
脏气液,三味药合用治疗心气阴两虚证,共奏益气养
阴敛汗固脱之功;丹参味苦,微寒,有活血化瘀止痛
之效;陈皮味苦、辛,性温,可燥湿化痰,理气止痛;三
七粉味甘、微苦,温,可化瘀,散瘀消肿止痛。全方共
奏活血化瘀、化痰通血脉、益气养阴之功。加茯苓、
益母草、防己、苍术、炒薏苡仁等加强祛痰利湿之效;
加黑附子、干姜、椒目有加强温肾助阳之效;加莪术、
红景天有加强活血化瘀,改善心肌氧耗之功,山萸
肉、生地黄有补益先天之本之功。全方合用,共奏益
气养阴、活血化痰利水之功。
饮酒汗出验方_李今庸
黄汗验方_李今庸
血汗验方_李今庸
腋汗验方_李今庸
验方_段富津
多汗验方_段富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