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验方

肾虚水泛,风热上扰(慢性肾小球肾炎)

吴某,女,32岁,2012年3月14日初诊。

主因“双下肢水肿6年余,加重伴咽痛、咳嗽3天”来诊。现症:形体肥胖,咽红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水肿,小便量少,泡沫多,大便干。舌体瘦暗红,苔薄白,脉浮,重取无力。尿常规示:蛋白(+++),潜血(+++)。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辨证:肾虚水泛,风热上扰。

治法:补肾利水,疏风解毒。

处方:益母草30g,白茅根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山萸肉15g,土茯苓15g,金樱子15g,芡实15g,枸杞子15g,泽泻15g,车前子15g(包煎),牛蒡子10g,射干10g,板蓝根15g,瓜蒌15g,甘草3g。7剂。水煎45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二诊(3月21日):已无咳嗽及咽痛,仍有双下肢水肿,小便量少,小便泡沫多。上方去射干及牛蒡子,加浮萍15g。取14剂。

三诊(4月4日):双下肢水肿稍减轻,小便量可,小便泡沫减少。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

调整处方:益母草30g,白茅根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土茯苓20g,防风10g,金樱子30g,芡实30g,板蓝根15g,瓜蒌15g,浮萍15g,薏苡仁30g,枸杞15g,泽泻15g,车前子15g,淫羊藿15g,五味子5g,甘草3g。取30剂。

四诊(5月5日):双下肢水肿减轻,小便量可,小便泡沫减少。

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三诊方加覆盆子15g,菟丝子15g。取30剂。

五诊(6月5日):双下肢轻微指凹性水肿,小便量可,泡沫明显减少。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四诊方加三七粉3g(冲服);并予云南白药1g,Bid,用中药煎剂冲服。取30剂。

六诊(7月5日):双下肢轻微指凹性水肿,小便量可,泡沫明显减少。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继服五诊方,取30剂,停用云南白药。

七诊(8月6日):双下肢水肿已不明显,小便量可,小便时泡沫已不明显。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继服六诊30剂。

药后双下肢已无水肿,查尿常规已正常。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患者初诊时,乃风水之象,“肺为水之上源”,风邪外袭,肺失宣发肃降,津液运化失常,故见水肿。风水时加牛蒡子、射干、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利咽。金樱子合芡实乃水陆二仙丹,具有涩精、消蛋白之功。“久病入络”,瘀血乃长期水肿形成原因之一,益母草及白茅根活血利水消肿,改善血液微循环。慢性肾炎患者常无肉眼血尿,但显微镜乃望诊之延伸,故尿常规及尿镜检中潜血亦是尿血,三七粉活血止血,具有“活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之特点。对于血尿明显者,可予云南白药,疗效更著。尿中之蛋白皆乃人体精微物质,长期漏于体外,必致脾肾两虚。故用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山萸肉、覆盆子、菟丝子补肾填精,土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芡实合金樱子涩精止遗,乃陈教授治疗尿蛋白常用对药。本类疾病,病程长,故需坚持服药巩固疗效,待症状好转后可改为中药散剂,以利服用。


肾动脉硬化性肾功能不全验方_刘志明
水肿验方_刘志明
原因不明性水肿验方_刘志明
肾病综合征验方_刘尚义
慢性肾炎验方_孙光荣
水肿验方_李今庸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