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原发性痛经案
廖某,女,16岁,中学生。因痛经1年,加重3个月,于1998年1月10日初诊。
自述13岁月经初潮,月经初潮半年内周期先后不定,半年后月经周期开始正常,24~26天一至,经期4~5天,量中等。1年前开始迎接中考,作业多,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月经量渐减少,色淡黯,有小血块。月经将净或经净3~5天内出现下腹或腰际隐隐作痛,并感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疼痛可忍,近3个月加重,未治疗。患者月经来潮前10天就诊,见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纳谷不香,神疲乏力,四末不温,头晕眼花,心悸健忘等。舌胖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B超未发现盆腔器质性病变。末次月经:1997年12月20日。
中医诊断:痛经。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辨证:气血亏虚,夹有血瘀。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止痛。
方药:益气活血止痛汤(经验方)。
处方用药:炙黄芪30g,熟地15g,当归15g,川芎15g,香附15g,白芍30g,炙甘草10g,延胡索15g,乌药15g,吴茱萸6g,生蒲黄(包煎)15g,五灵脂(包煎)15g,小茴香10g。
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mL。嘱其月经干净后复诊。告知患者注意减轻学习压力,调整好心态,应对考试。
二诊(1998-01-21):服药5天后月经来潮,4天干净,量不多。自述经净后腰腹作痛、小腹及阴部空坠症状有改善。述睡眠仍不好,心烦不宁,给养血安神丸服至经前7日,改服一诊方10剂,月经干净后复诊。
三诊(1998-02-20):月经7天前来潮,周期27天,自诉经来后疼痛症状已明显好转,疼痛时间明显缩短,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睡眠不好、心悸健忘等症状减轻。上方有效,经前1周续服10剂,以巩固疗效。
四诊(1998-3-20):月经8天前来潮,周期正常,经量增加,经来腰腹疼痛症状已不明显。仍有神疲乏力症状,用补中益气丸调治2周。
按:患者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大,精神负担重,身心疲惫,劳则伤气,久致气血亏虚,故有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纳谷不香、头晕眼花、心悸健忘等;血虚致血海不能满盈,月经量渐减少;气血不足,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月经将净及经净后出现腰腹作痛,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气血亏虚日久,瘀血内生,见经来色黯有块。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本案例用先父益气活血止痛经验方治疗。方中炙黄芪重用益气以养血;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为四物汤,活血养血,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白芍与炙甘草柔肝止痛;香附、延胡索调气止痛;生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吴茱萸、小茴香温经散寒止痛。全方益气养血,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本案例治疗特点是经净后针对症状用养血安神或补中益气药治本调理获效。
冠心病验方_罗陆一
冠心病验方_罗陆一
不孕症验方_罗陆一
冠心病验方_罗陆一
2型糖尿病验方_罗陆一
腰椎骨质增生验方_罗陆一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