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验方

病例(三)慢性肾盂肾炎(劳淋:肾气亏虚,湿热留恋)

何某,女,50岁,干部。1995年7月3日初诊。

病史:尿频涩热痛时轻时剧,伴浮肿、腰痛1年余。经多次治疗乏效,于今年4月30日做尿培养检验:发现大肠埃希菌生长>10万/ml;尿常规:蛋白(++)、白细胞(++)。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给予多种抗生素治疗,仍疗效不显,特专程到我院求治。

症状:查患者眼睑及手和下肢浮肿,腰及骶部酸困疼痛、时有凉麻感,尿频不畅且有灼热疼痛。双肾区叩击痛阳性。舌尖红有小瘀点、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弦细。

辨证:属劳淋,缘湿热病邪入侵下焦肾与膀胱留恋不去,日久损正,致肾气亏虚,膀胱气化不利,邪阻血瘀酿成此证。

治法:补肾益阴,化气利湿,清热化瘀。

方药:怀牛膝15g,桑寄生15g,狗脊15g,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5g,牡丹皮12g,泽泻10g,土茯苓15g,白术12g,车前子12g(布包),扁蓄30g,秦皮10g,半枝莲25g,炒黄芩10g,丹参15g。清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复诊(7月17日):上方连续服用14剂,尿频好转,较前畅利,热痛明显减轻,浮肿亦减轻,余如前述。舌红苔白,脉沉细。尿常规:未见异常。治宗前法增强扶正及清热达邪之力,用初诊方加冬虫夏草2g,三七粉3g(冲服),柴胡15g,金银花20g。每日1剂,清水煎,早晚分服。

三诊(7月31日):上方服14剂,自觉腰痛减轻,局部仍觉凉麻感,眼睑、手及下肢微胀,但已无明显压陷,尿利微热,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略弦。停药48小时后在3天内连续做3次尿培养,其结果为:经普通培养与L型细菌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尿常规检验正常。该病已初步告愈,但仍需继续服药善后巩固,以杜复发。治拟补肾,健脾化湿,肃清余邪。

方药:①怀牛膝15g,续断12g,狗脊15g,冬虫夏草2g,三七粉3g(冲服),制附子8g(先煎),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5g,牡丹皮10g,泽泻10g,土茯苓15g,炒白术15g,车前子15g,半枝莲25g,柴胡15g,炒黄芩10g,丹参15g。每周服6剂,间歇1天,清水煎,分早晚服。

②将上述汤药方加5倍量,烘干粉碎为细粉过80目筛,加炼制蜂蜜适量制成蜜丸,每丸10g,早、午、晚各服1丸。此丸药仅在患者外出服汤剂不便时服用,以免中断服药。

上述汤剂及丸剂相间服用3个月余,各症渐消除,再次尿检复查均正常。唯腰骶部于劳累及外感后仍觉凉麻,双肾区叩击痛阴性。考虑此为腰骶部筋肉为风寒所侵而致,与肾脏无关,乃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外敷药方,局部外用直达病所。

方药: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辽细辛5g,官桂6g,制附子10g,川牛膝12g,乳香10g,没药10g,延胡索12g,生甘草5g。

上药共为粗粉,装入布袋,隔水蒸热,热敷患处局部,每日1~2次,每剂药可用2日。用7剂后腰骶部凉麻感渐消散,病告痊愈。

后经随访2年,病未再犯,身体健康,照常上班。


哮喘验方_李振华
验方_张镜人
哮喘验方_张镜人
哮喘验方_张镜人
哮喘验方_周仲瑛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验方_周仲瑛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