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验方

病例(一)糖尿病肾病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毕某,男,61岁,2002年5月27日初诊。

病史:罹患糖尿病19年,颜面及下肢浮肿伴高血压、蛋白尿5年,近期又发现肾功能不全。曾经在某医院住院诊治,入院后查血糖:空腹14.04mmol/L、餐后15.0mmol/L;馒头餐试验加同步胰岛素试验、C肽试验均为阳性;血脂偏高;尿蛋白24小时定量>2.0g;尿常规:蛋白(+~++)、糖(+~+++);血压动态测定:151/104mmHg;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征(+);心电图示:心电轴左偏、心肌缺血;左耳神经性耳聋。诊断为:(1)1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糖尿病性神经改变;(2)高脂血症。给予调整胰岛素用量、降压西药及对症营养治疗,病情略有好转。出院后仍用胰岛素、卡托普利等西药,间或曾服用中药,病情无明显进步,波动起伏不定。自今年年初以来自感病情加重,5月27日查肾功:血肌酐156.13μmol/L、尿素氮8.89mmol/L,特来我院诊治。

症状:面苍黄无华,眼睑颜面及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头晕,腰痛,声息低沉,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口干苦不喜多饮,恶寒,手足拘胀欠温,耳聋、左侧较重,尿频量少不利,大便干燥。脉沉细缓,舌淡红暗紫。

辨证:此属消渴重症,病延日久正衰邪恋,变证丛生,并发水肿、眩晕及耳聋。分析此患者原本先天秉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宜,壮年即罹消渴,初未介意,病甚时治疗调养断续未济,故病情有所发展。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肾气不足不能蒸津上布,则消渴之疾起矣;进而肾阳更虚不能温暖中土及施化于下焦膀胱,水湿失于输化而内停外溢,则水肿形成;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致肝阳上亢,则眩晕自生;耳为肾之窍,失于肾气之充养而耳聋失聪。其变证虽多,但总以肾为主,以脾为次,二脏亏虚气化不行,气血运行迟滞,加之水湿郁久化热,而血瘀邪热内生,致虚实交错而以正虚为主,正虚方面又见肾脾阳虚偏重。

治法:温阳益肾,健脾利湿,清热降浊,佐以化瘀。

方药:①方用温阳降浊汤化裁。制附片10g(先煎),茯苓15g,白术12g,白芍12g,黄芪50g,当归12g,泽泻12g,葶苈子12g,葛根12g,大腹皮15g,车前草15g,瞿麦20g,黄芩10g,半枝莲25g,桑皮15g,虎杖15g,酒军10g(后下),桑白皮15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②浓缩丸剂:黄芪50g,太子参10g,制附片10g,白术12g,白芍12g,天冬12g,三七4g,茯苓15g,丹参20g,川芎12g,莪术12g,桃仁10g,黄连4g,虎杖12g,酒军8g,桑白皮15g,车前子12g。上药称60剂,经水醇分别提取,干燥后制细粉再制成水丸,每包8g,每次1包,每日服3次。上药先服汤剂,然后接着服丸剂。

复诊(2002年9月14日):服上次汤剂后,精神好转,食欲明显增进,口不干苦,乏力减轻,浮肿略减,尿较前量略增,大便不干。乃接着服丸药至今,各症继续好转,已不恶寒,足踝部肿胀已消退,耳聋如前,尿频有时细小(与老年前列腺增生有关)。脉沉缓,舌淡红暗、苔白根部厚腻滑。血压:120/80mmHg。肾功:血肌酐105μmol/L、尿素氮5.7mmol/L、余(-);尿常规:蛋白(±)、糖(±)。肾功能已恢复正常,各症除耳聋之外均好转,说明辨证、治法及用药无误,故仍宗前法,继服丸药,缓调以善后巩固,丸药方药:拟5月28日浓缩丸方,加麦冬10g,怀牛膝12g,半枝莲25g,猪苓12g;去茯苓。制法及服量同上。其原来所用之胰岛素及降压药按病情调整用量而继用。以后曾多次复诊,病情稳定,仍宗前法并随症稍事加减,仍以服丸药为主。

随访至2008年2月,其肾功能一直正常:血肌酐102~107μmol/L、尿素氮7.1~7.5mmol/L;尿蛋白(±~+);尿糖(±~++);血糖餐后有时偏高,血压比较稳定。


验方_何任
尿血验方_何任
支气管扩张验方_何任
验方_何任
验方_何任
验方_何任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