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验方

赵某,68岁,女,农民。1981年1月20日初诊。素有慢性支气管炎,1年前曾急性发作,服人参败毒散而瘥。

现症见:恶寒发热半月,以午后为甚,咳多痰少,色白黏,气喘难续,面容苍白,目呆头垂,语声低微,精神不振,粒米未进已数日,舌淡红苔薄白,脉濡无力。

辨证:正虚邪陷客气上逆。

治当逆挽平喘。

方药:党参30g,柴胡6g,川芎6g,羌活6g,独活6g,前胡12g,枳壳12g,桔梗5g,茯苓10g,姜半夏10g,竹沥油30mL(分冲)。

药进5剂,寒热解,咳平喘停,精神渐复,胃纳亦振,疾病维持1年未犯。

按:本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屡治屡发,盖年迈元虚,正气不足,故外邪袭肺,即见逆象。方中参、柴托邪出表,前、枳、桔化痰降气平喘,羌、独辛散表邪,川芎养血,加入半夏、竹沥油化痰健脾。诸药合用,使正气振而客气平,咳痰随之减轻。药服5剂,又得1年之安。收效之佳,殊非始料所及。

案5张某,35岁,男,工人。1982年12月20日初诊。发热寒战3天,咳喘少痰,曾给予抗生素,热势未解,依然剧烈寒战,日达二三次,每次约半小时缓解。

现症见:面如死灰,目呆无神,神情萎靡,腰酸乏力,行路摇摇欲倒,不能自支,语声低微,口渴喜饮,纳食不进,舌淡红苔薄白根略黄,脉细数。体温38.4℃,血常规中白细胞21×109/L,中性粒细胞84%,淋巴细胞16%。

辨证:风温犯肺,邪毒内陷。

治法:以逆挽为要。

方药:红参5g(另煎),党参30g,柴胡10g,川芎10g,羌活6g,独活6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5g,茯苓12g,1剂。

12月21日二诊:药后微汗出,寒战除,晨测体温36.8℃,夜寐转安,面色转红,精神稍振,咳引两胁疼痛,口干引饮,苔薄根灰腻,脉数。血常规中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8%。逆象已挽,温邪灼津伤络,改拟清解之品清肺涤痰,10数剂渐愈。

按:此例为风温初起,但邪陷入里,正气抗争无力,脏腑精气被遏,亦属逆证。本方性偏温燥,用于温热之证,实属权宜之计,故方药中病即止,意在速决。1剂之后,逆象转顺,即改用常法治之。本案说明热证在必要时并不回避暂时选用偏温之剂。


长期低热验方_张镜人
头痛验方_朱良春
偏头痛验方_朱良春
血管神经性头痛验方_朱良春
头痛验方_任继学
头痛验方_李振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