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降气止呕,宣散胃热。
【主治】呕吐,属胃中郁热者。症见呕吐,胸脘痞满,口苦咽干,烦躁不寐;舌红、苔黄,脉沉而数。
【用法】开水冲服。
【经验】连苏饮出自薛生白《湿热病篇?十七条》:“湿热证,呕吐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黄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呼下即止。”原文无方名,后人命名为连苏饮。连苏饮的使用,原文中只明确了一个症状——呕吐。李老认为,呕吐原因甚多,非皆连苏饮所宜,连苏饮所治之呕吐乃胃中郁热所致者。根据病机推断,当有脉沉而数、舌红、苔黄、胸痞脘满、烦躁不寐等症。有热故脉数、舌红、苔黄;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寐;肺胃气机窒塞,故见胸痞脘满、脉沉;夹湿油,则苔黄腻,脉沉数而濡,伴头沉身困等症。临床见呕吐而兼此等舌脉症者,即可断为胃中郁热,以连苏饮主之。方中黄连苦寒,清热泻火为君;紫苏叶辛温而芳香,开胸膈之结气,行气宽中,使气机畅达,郁火得以透达为臣;紫苏叶之辛散与黄连之苦降,共同组成辛开苦降之方。李老强调,采用开水冲泡之法,乃取“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
【验案】刘某,男,10岁,2002年6月18日初诊。
发热伴呕吐3天。患儿因天气酷热,饮食不当致呕吐。症见微热汗出,呕吐频频;舌苔薄腻微黄,脉弦滑数。诊为湿热呕吐,予连苏饮。
处方:黄连2g,紫苏叶3g。共捣碎,开水冲泡代茶饮。
6月19日复诊:回家即频服连苏饮,当夜安睡,晨起已不吐。尚无力,纳差;苔白,脉弦软。证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治以健胃消食。处方:党参10g、茯苓10g、玉竹10g、焦神曲10g、焦山楂10g、焦麦芽10g,枳壳6g、焦模榔6g、陈皮6g,鸡内金7g、法半夏7g。4剂,水煎服,每日1剂。药毕而愈。
上述验案中患者证属湿热蕴阻中焦,郁而化火,胃气上逆而致呕吐。连苏饮辛开苦降,辛以开郁,苦以降火,加以黄连清热燥湿,使湿热去,郁火清,则呕吐止。服连苏饮之后,虽呕吐已止,但纳差,乏力,脉弦软,此为邪气已去,但脾胃功能未复,故以健胃消食善后。
〔吕淑静,王四平,吴中秋,等?李士懋应用连苏饮治疗呕吐经验简介[J].新中医,2010,42(6):126-127〕
风寒感冒验方_刘志明
风寒感冒验方_刘志明
验方_刘志明
风寒感冒验方_刘祖贻
验方_刘祖贻
气虚感冒验方_刘袓贻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