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验方

【组成】党参15g,黄芪15g,猕猴桃根30g,七叶一枝花18g,蒲公英30g,青橘叶20g,王不留行12g,郁金9g,薏苡仁60g(另煮成粥状,空腹服食),延胡索12g。

【功效】扶正祛邪,消肿散结。

【主治】乳腺癌,属正气虚弱,邪毒内留者。颈部、腋下、右乳肿块,质地硬,按之痛,寐差,疲乏,背、肩胛尖作痛,面色萎黄,舌暗,苔薄,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属中医学“乳岩”“乳石痈”的范畴,其发病多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因冲任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热毒蕴结,经络阻塞,瘀结乳中所致。本已正气亏损,加之手术损伤正气,放疗、化疗多为热毒之邪,耗气伤津,后期常为正虚邪盛,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方中党参、黄芪、薏苡仁补气健脾;猕猴桃根、七叶一枝花、蒲公英、薏苡仁清热解毒、消肿抗癌;青橘叶、郁金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王不留行、延胡索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全方扶正祛邪,抗癌消瘤之效显著。何老指出,乳腺癌者本已邪气内蕴,正气亏耗,经手术、放疗、化疗等措施治疗后,常易重伤气阴,故常有气阴两伤之证,后期需要加麦冬、天冬等补益气阴之品,防阴伤邪留,病情缠绵。

何老认为,乳腺癌患者常有手术或放化疗史,手术直接损伤人体正气,放、化疗多为热毒之邪,最易耗气伤津,故临床上多见气阴两亏证。何老予党参、黄芪、女贞子、猪苓、枸杞子、茯苓等药组方治疗。乳腺癌术后辨证属肾阴亏虚者,治以六味地黄丸加减;属阴虚骨蒸劳热者,治以清骨散加减;伴有咳嗽者,治以止嗽散加减;表虚不同,易感外邪者,治以玉屏风散加减;大便困难,腑气不通者,治以小承气汤加减。何老处方中常予“薏苡仁60g”,嘱患者每口将其煮烂当早餐食之。此是何老之经验用药。何老处方中尚有一种中成药,名为西黄丸,又名犀黄丸,西黄丸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抗菌及抗炎等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如肝癌、白血病、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等),尤其适用于晚期恶性肿瘤和乳腺增生等良性疾病的治疗,在国内中成药抗癌药物中是一个较理想的中药制剂。

【验案】患者,女,42岁,1990年9月5日初诊。于1988年12月因患左侧乳腺癌,于某医院做手术切除并做附近淋巴清扫。术后4个月余,发现2粒肿块,按之痛,右乳4~5个粒肿,左颈侧有1个约2.5cm大小的肿块。现诊见:颈部、腋下、右乳肿块,质地硬,按之痛,寐差,疲乏,背、肩胛尖作痛,面色萎黄,舌暗,苔薄,脉细。辨证为正气虚弱,邪毒内留,以上述经验方扶正祛邪,消肿散结。21剂。

10月10日复诊:腋下、右乳肿块有所缩小,痛亦有所减轻。原方再服。

11月14口复诊:腋下、颈部及右乳肿块缩小明显,疼痛消失,按之活动,精神渐振,寐安,原方去延胡索,加天冬20g,续服。

1991年5月8日复诊:右乳及腋下肿块消失,左颈部肿块已缩小至黄豆大小,体力基本恢复。经胸部X线及CT等检查,未见异常。

〔王伟彪,肖莹.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肿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264〕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验方_朱良春
胃溃疡验方_朱良春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任继学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李玉奇
慢性重度胃炎伴肠上皮非典型增生验方_李济仁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李济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