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验方

【基本资料】

阮某,女,时年56岁,初诊:2015年12月1日。

2月余前精神压力大,开始出现胸闷,心悸,胸骨后烧灼感,汗多,阵发性全身发热,汗出,四肢乏力,口干口苦,心电图:房性心律。

【首诊证候】

主诉:胸闷心悸2月余。

刻诊:心悸、胸闷,胸胁不舒,胸骨后烧灼感,汗多,阵发性全身发热,汗出,精神欠佳,面色无华,表情焦虑,易紧张,四肢乏力,口干口苦,无恶寒,无头晕头痛,纳呆,睡眠欠佳,小便正常,大便烂。舌暗淡瘦小,苔根部黄腻,脉细稍数。

查体:心率76次/分,律不齐。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心悸(少阳枢机不利,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房性心律。

治法:和解少阳枢机,宁心安神。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0g、桂枝10g、龙骨25g(先煎)、牡蛎25g(先煎)、白芍10g、党参15g、黄芩10g、法夏10g、大枣10g、生姜10g、炙甘草5g、黄芪20g、郁金10g,上方加水800mL,煎取200mL,每日一剂,连服7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15年12月8日

服用前方后上述症状减轻,觉阵发性胸部及背部闷痛,时有刺痛,疲倦乏力,善太息,心悸明显减轻。纳眠一般,二便调。舌暗淡瘦小,苔根部黄腻,脉细涩。

目前以胸闷胸痛为主,疼痛性质为闷痛、刺痛,气机不畅,血瘀内停,病位在心胸、中焦,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拟方如下:生地2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0g、柴胡10g、川芎10g、桔梗10g、牛膝15g、当归10g、延胡索15g、熟地15g、甘草5g,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每日一剂。连服4剂。

三诊:2015年12月11日

复诊时诉已无心悸,胸闷痛减轻,仍觉阵发性发热、汗出如前,睡眠欠佳,纳可,二便调。舌暗红,少苔,舌根部苔薄黄,脉弦细。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三诊时服药后胸闷及心悸已缓解,以汗出、潮热为主症,结合舌脉,以滋阴降火、固表止汗为法,拟当归六黄汤加减,拟方如下:生地20g、熟地15g、当归10g、黄芪30g、黄柏10g、黄连5g、黄芩10g、合欢皮15g,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每日一剂。连服4剂。

2015年12月30日,电话随访,诸症皆愈。嘱患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定期复查。

【按语】

该患者为房性心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属于中医学心悸的范畴。《伤寒论.中首次提出了肝郁致悸的理论,如“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古今医统大全》也云“肝出谋虑,游魂散守,恶动而惊,重治于肝经”,提出了惊悸从肝论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小柴胡汤类方,柴胡、黄芩之治重在肝胆,柴胡疏解少阳经中邪热,疏利肝胆,条畅气机,以解少阳气郁,配黄芩之苦寒,清少阳胆腑之郁热。党参、黄芪温补心气,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并加用桂枝汤,补中州而一身之气得以周转,营卫调和之意。在徐灵胎《伤寒论.方》中有云:能治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故临床上常将此方治疗神志疾病然。本病由情志诱发的心悸,用此方效果亦佳。二诊患者胸闷痛、刺痛,气滞血瘀,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三诊见阵发性发热、出汗,苔少,脉细,阴虚表现,当归六黄汤中当归养血增液,血充则心火可制;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肾阴;盗汗因水不济火,火热熏蒸,故潮热盗汗,遂予黄柏、黄连、黄芩泻火除烦坚阴;黄芪固表止汗。药后症状缓解。


感冒验方_张琪
感冒验方_张琪
感冒验方_张灿玾
风寒感冒验方_张灿玾
感冒验方_张灿玾
感冒验方_张学文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