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林某,女,时年80岁,初诊:2015年8月13日。
缘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规律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qd降血压,血压控制一般。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呈天旋地转样,伴恶心欲呕,无头痛,无四肢乏力,胃纳一般,睡眠差,二便尚可。舌淡红苔少,脉弦。
【首诊证候】
主诉:头晕1周。
查体:BP150/80mmHg,面部潮红。
辅助检查:血脂四项:总胆固醇6.42mmol/L,低密度脂蛋白4.29mmol/L。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眩晕(肝肾之阴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5g、生地15g、牛膝20g、桑椹15g、杜仲15g、玄参15g、益母草20g、石决明25g(先煎)、麦冬15g、牡蛎25g(先煎)、蒺藜15g、甘草5g,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日一剂,5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15年8月18日
患者诉头晕减半,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血压140/80mmHg。考虑患者年老肾气亏虚,继续守上方去玄参,加桑寄生,拟方如下:天麻10g、钩藤15g、生地15g、牛膝20g、桑椹15g、杜仲15g、益母草20g、石决明25g(先煎)、麦冬15g、牡蛎25g(先煎)、蒺藜15g、甘草5g、桑寄生15g,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日一剂,7剂。
三诊:2015年8月26日
患者自诉精神好,无头晕,但近2日腰痛,大便干结难解,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血压138/70mmHg。考虑患者为肾气亏虚,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难解,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故腰痛,上方去益母草、桑寄生,加续断15g、狗脊15g、肉苁蓉15g,拟方如下:天麻10g、钩藤15g、生地15g、牛膝20g、杜仲15g、桑椹15g、麦冬15g、牡蛎25g(先煎)、蒺藜15g、甘草5g、续断15g、狗脊15g、肉苁蓉15g、石决明25g(先煎),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温服,日一剂,4剂。
四诊:2015年9月1日
精神好,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正常136/78mmHg,守上方7剂善后。
【按语】
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本方所治之证乃肝肾之阴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证。结合本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年达八旬,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化热上扰清窍,故面色潮红、头晕、失眠。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生地、玄参清热滋阴,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桑椹、杜仲补肝益肾,益母草活血利水,合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麦冬滋阴润燥,蒺藜平肝活血祛风,石决明、牡蛎平肝潜阳,甘草调和诸药。据药理研究,天麻钩藤饮治疗内分泌型高血压大鼠模型,具有降压作用,并且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方能有效地改善颅内动脉异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对脑血流量有良好调整作用。所以天麻钩藤饮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有显著疗效。
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作用,临床应用若偏于阴虚则重用生地、玄参、麦冬;偏于热盛者重用黄芩、栀子;偏于阳亢者加用珍珠母、牡蛎;兼大便秘结则可加大黄、肉苁蓉;兼腰痛则可加桑寄生、狗脊、川断等。
哮喘验方_李振华
验方_张镜人
哮喘验方_张镜人
哮喘验方_张镜人
哮喘验方_周仲瑛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验方_周仲瑛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