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蔡某,男,时年52岁,就诊时间:2022年7月4日。
反复乏力、双下肢酸软2年,劳累时加重,自觉上半身发热(测体温正常),曾在外院治疗(用药不详),症状时好时坏,遂到本院求治。
首诊证候
刻诊:诊时症如上述,偶有腰痛,失眠,口臭口苦,眵多,胃纳欠佳,大便粘腻,小便黄,舌淡,苔白厚,脉细滑尺沉。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虚劳病(脾肾两虚兼湿滞)。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治法:温肾健脾,行气利湿。
处方:潜阳温胆汤加减。
黑顺片20g(先煎)、龟板20g(先煎)、砂仁15g(后下)、甘草15g、生姜6g、大枣12g、陈皮6g、茯苓15g、竹茹6g、枳实10g、牛膝15g、木棉花15g,7剂,水煎服,每天1剂。黑顺片、龟板先煎1个小时,然后放其他药物一起煎半个小时,最后放砂仁煎8分钟。
【随诊过程】
二诊:2022年7月11日
诉药后出现脸红,1小时后自行消失;但余症状均减轻,仍有口苦,胃纳可,舌淡红,苔白厚,脉细滑尺沉。现病人症状减轻,只出现短暂脸红,而且可自行消失。故在原方基础上加薏苡仁15g、藿香10g,以增强健脾利湿之效。再进4剂。
三诊:2022年7月15日
药后乏力、双下肢酸软明显减轻,上半身发热已消失,偶有口苦,胃纳可,大便改善,舌淡红,苔白,脉细滑。现病人症状继续减轻,守上方去薏苡仁,加党参20g以增强益气健脾,巩固治疗。再进7剂。
【按语】
辨证思路:虚劳病的症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乎气、血、阴、阳。因此,临床常以阴、阳、气、血为纲,五脏为目进行辨证。结合五脏兼证,进行诊治,实是虚劳病辨证论治的关键所在。对于本病的治疗,当以补益为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以及“滋水涵木”,“培土生金”,“补土生火”,“补金生水”等法。另外,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阴阳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是生命之根,故补益脾肾在虚劳的治疗中又尤为重要。最后应明确的是,虚劳之病根已深,虽然辨证准确,治疗得法,也不能在短期内收到明显效果,故治疗方案一旦确立,就应有方有守,持之以恒,不可轻易改药更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现患者病程长,出现腰痛、乏力、双下肢酸软,劳累则加重,又出现脾虚湿阻的症状,舌淡,苔白厚,脉细滑尺沉,当属脾肾两虚兼湿滞。
肾阳虚,腰膝失温养,故腰痛、双下肢酸软;劳则耗气,故劳累后加重;相火不降,肾虚于下,故上半身发热;脾主肌肉而健运四旁,脾虚中阳不振,则健运无权,肌肉筋脉失其温养,故神疲乏力、纳差;脾胃同居中焦,脾阳虚,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在下之肾水不能上升,在上之心火不能下降,水火不济,则神明不安,故失眠;脾虚失运,湿气中阻,食物化腐,故口臭口苦;脾虚运化无权,水湿停滞,在上焦则眵多,在中焦则大便黏腻,在下焦则小便黄;舌淡,苔白厚,脉细滑尺沉皆脾肾两虚、湿气中阻之象。故治以温肾健脾,行气利湿。方选潜阳温胆汤加减,方中潜阳丹温补肾阳、补火生土、引火归原;温胆汤行气化湿、和胃利胆,亦具安神之效;党参益气健脾;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又能引湿邪下行从小便而出;藿香芳香化湿;木棉花、薏苡仁清热利湿;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脾肾、行气利湿之效。同时嘱咐患者不食芥菜、苦瓜、冬瓜、绿豆、凉茶等等,不洗冷水澡,以防阳气进一步损伤;并鼓励患者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恢复。
(本案编者:吴川市妇幼保健院文春豪)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方_方和谦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方_邓铁涛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方_邓铁涛
功能性子宫出血验方_李玉奇
咯血验方_李济仁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方_李振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