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欧某,女,时年16岁,就诊时间:2022年4月25日。
反复失眠1年,梦多,时有心悸,易惊,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可改善,但反复,遂到本门诊求治。
首诊证候
刻诊:诊时症如上述,疲倦乏力,胃纳欠佳,大便溏,小便正常,舌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脉细沉。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不寐(心虚胆郁)。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治法:温阳镇惊、安神定志。
处方:潜阳温胆汤加减。
黑顺片20g(先煎)、龟板20g(先煎)、砂仁15g(后下)、甘草15g、生姜6g、大枣12g、陈皮6g、茯苓15g、竹茹6g、枳实10g、山茱萸15g、远志10g、浮小麦30g、合欢皮20g、首乌藤30g、龙牙30g(先煎),7剂,水煎服,每天1剂。黑顺片、龟板、龙牙先煎1个小时,然后放其他药物一起煎半个小时,最后放砂仁煎8分钟。
【随诊过程】
二诊:2022年5月6日
药后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停药反复,偶有口干,舌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脉细沉,症状好转,效不更方,加麦冬15g,再进7剂。
【按语】
辨证思路:不寐《内经》曾称“目不瞑”、“不夜瞑”;《伤寒杂病论》中又称“不得卧”、“不得眠”,今人多称为“失眠”。本病发生的原因很多,有肝郁化火、痰热内扰或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虚怯等等。因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肾脾胃胆亦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今时之人,熬夜,喜冷饮,久居冷室,缺少运动,导致人体阳气渐虚而发生多种疾病,本病人出现失眠只是其中之一。细观洪老师的辨证思路,诊治此疾,多运用“潜阳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气不足,心失温养,神明不安则失眠、梦多、心悸;阳气不足,形体失养,故疲倦乏力;心火不足,火不生土,脾运失常,故纳差、大便溏;胆郁决断无权,故易惊;舌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脉细沉皆阳气不足之象。
故治以温阳镇惊、安神定志,方选潜阳温胆汤加减。方中潜阳丹补肾壮阳,因命火为君火之种,补命火则壮君火也;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山茱萸补益肝肾;龙牙镇惊安神;远志、浮小麦、合欢皮、首乌藤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温阳镇惊、安神定志,兼以解郁之功。二诊时失眠症状明显改善,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偶有口干,考虑为心火渐壮所致,故守方加麦冬,既可清心,又可安神。
(本案编者:吴川市妇幼保健院文春豪)
验方_何任
尿血验方_何任
支气管扩张验方_何任
验方_何任
验方_何任
验方_何任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