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杨某,男性,时年4岁。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口周皮肤出现白斑,曾多次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艾洛松等)及免疫调节剂(胸腺肽等)治疗,皮损无明显好转,且范围逐渐扩大。
遂于2005年5月10日求治中医。
首诊证候
刻诊:初诊见患者口周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白斑,形态不规则。纳差,便溏。舌淡红,苔白,舌边有齿印,脉细。
【辨证论治】
诊断:白癜风。
辨证:脾虚失运,气血不畅,血不养肤。
治法:健脾益气,兼以祛风。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太子参10g,茯苓10g,白术10g,黄芪10g,山药15g,牡蛎10g,钩藤7g,防风7g。14剂,水煎内服。
其他疗法:配合外用白蚀酊。
【随诊过程】
二诊:2005年6月10日
患者母亲诉患儿食欲较前明显好转,便溏明显改善。
查体:患者原发口周白斑处大部分皮肤变为淡红色,周围明显色素沉着,部分白斑内见点状皮岛形成。原方不变,巩固治疗。
【按语】
辨证思路: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由皮肤黑色素细胞减少或功能丧失引起。《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驳风》:“此证自面及颈项,肉色忽然变白,状类斑点,并不痒痛,由风邪相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施治宜早,若因循日久,甚者延及遍身”提出该病宜早治。白癜风病位通常在脾、肝、肾。辨证应注意肾为根、血为本,肝肾(禀赋)不足、气血(阴阳)失和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治疗经验: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生机旺盛,但气血充足,脏腑娇嫩。本病年幼患者证候多以脾虚为主,兼夹风湿证,故治疗上主要是健脾为主,辅以祛风除湿。且因小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不宜过用滋补的药物,故临床上针对小儿则少用黄芪、党参、首乌等药物,所用药物应温和、剂量宜轻。
本案患儿脾虚失运,气血不畅,血不养肤,导致口周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白斑,形态不规则,故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太子参健脾益气,白术健脾止泻,茯苓祛湿,山药平补脾脏,防风解表消斑,考虑到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常选钩藤、白蒺藜平肝祛风,辅以牡蛎散中有收,不至于发散太过。并且治疗时应注意因人制宜,辨证兼顾辨病以提高临床疗效。
痿证验方_李济仁
痿证验方_李济仁
痿证验方_李济仁
痿证验方_李济仁
痿证验方_李济仁
痿证验方_李济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