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验方

【基本资料】

黄某,女性,时年30岁。

患者近1年来,面部反复出现红斑、鳞屑伴瘙痒,面油较多,外院以抗过敏药物内服,面膜外用,效果不佳,遂来就诊。

首诊证候

刻诊:面部暗红斑,边界欠清,上覆少许油腻性鳞屑。纳眠可,大便烂,小便调。时有腰酸不适,舌淡,边有齿印,苔薄黄,脉沉细。

【辨证论治】

诊断:脂溢性皮炎。

辨证:阴虚内热,脾虚湿蕴。

治法:滋阴清热,健脾利湿。

处方:二至丸合四君子汤加味。

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太子参20g、茯苓20g、白术15g、炒薏苡仁20g、芡实15g、砂仁5g(后下)、布渣叶15g、白芍15g、丹皮15g、杷叶10g,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服药7剂,患者面部红斑较前明显色淡,瘙痒减轻,此次就诊诉腰酸不适较前有所减轻,纳眠可,大便实,小便调,舌淡,边有齿印,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患者时有心烦,舌尖偏红,故去布渣叶、炒薏仁,加莲子(带芯)、淡竹叶以清心火。

患者服用中药1月后,症状明显改善,面部红斑已基本消退,无瘙痒、脱屑。

【按语】

辨证思路: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以鲜红色或黄红色斑片,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为临床特征。一般好发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以头、面、胸及背部多见。西医认为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遗传、内分泌、神经和环境因素等有关。中医称之为“面游风”、“白屑风”,《外科正宗》云:“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又生,此皆起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

治疗经验:陈教授认为,岭南地区临床多见阴虚火旺之证,肾阴不足、相火妄动、风热血热是基本病机。治宜补益肝肾之阴治其本,疏风清热治其标,标本兼顾。

该患者面部红斑、鳞屑,兼有大便烂、舌淡边有齿印,苔薄黄,为阴虚兼有脾虚湿蕴化热的表现,以二至丸合四君子汤为基本方,佐以布渣叶清热利湿,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用莲子(带芯)、淡竹叶清心健脾;杷叶疏头面风热,兼引药上行。诸药配伍共奏滋阴清热,健脾利湿之功。


痉证验方_李玉奇
痉证验方_颜德馨
痉证验方_颜德馨
颤证验方_李振华
颤证验方_张学文
颤证验方_张学文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