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梁某,女性,时年42岁。
患者面部反复红斑伴灼热半年。患者近2年来有长期使用美容院“美白面膜”史,具体成分不详,6个月前面部开始出现淡红斑,灼热、瘙痒,夜间明显感觉皮肤灼热。
既往曾口服泼尼松片,外用吡美莫司乳膏等药物,但疗效欠佳。
故于2018年3月20日来院就诊。
首诊证候
刻诊:初诊时患者面部潮红斑片,散在丘疹,鼻周出油多,面颊部可见干燥脱屑及毛细血管扩张,自觉瘙痒及灼热感。
胃纳一般,心烦,口干,眠欠佳,易早醒,二便调。
末次月经:2月15日,月经延后。
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
【辨证论治】
诊断:1、脂溢性皮炎;2、激素依赖性皮炎。
辨证:阴虚湿热。
治法:滋阴清热,疏风祛湿。
处方:
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桑叶10g,芦根20g,青蒿10g,白鲜皮15g,连翘15g,生地15g,蒲公英15g,白术15g,鱼腥草15g,羚羊角粉1包,珍珠末1包。7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18年4月3日
用药后面部红斑较前消退,瘙痒较前减轻,睡眠好转,近2天面部新发白色丘疹,纳一般,仍少许口干,舌脉同前。Lmp:3月28日,有血块,无痛经。上方去芦根,加槐米15g。
处方:
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桑叶10g,青蒿10g,白鲜皮15g,连翘15g,生地15g,蒲公英15g,白术15g,鱼腥草15g,羚羊角粉1包,珍珠末1包,槐米15g。14剂,水煎服。
三诊:2018年4月3日
患者诉用药后面部灼热感消失,红斑颜色变淡,丘疹变平,已无明显瘙痒,面部皮肤较干燥,少许脱屑,纳眠可,较少出现早醒情况,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上方去桑叶、生地、槐米,羚羊角粉、珍珠末,加芦根20g、地骨皮15g、北沙参15g,以增滋阴润燥之功效。
处方:
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青蒿10g,白鲜皮15g,连翘15g,蒲公英15g,白术15g,鱼腥草15g,芦根20g,地骨皮15g、北沙参15g。14剂,水煎服,巩固疗效。
【按语】
辨证思路: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过量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引起的一类现代损美性皮肤病,常见症状为皮肤潮红伴瘙痒、干燥、脱屑、粉刺、脓疱、片状色素沉着斑等。一旦停药则导致原有皮肤病复发、加重,迫使患者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反复缠绵难愈。中医虽无此命名,但根据辨证分析可将其归类为“药毒”“火毒”等论治,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因由风、燥、热邪入侵肌表脉络,津血运行受阻,日久阴血被灼,导致肌肤失于濡养,发为本病。《丹溪心法》载:“有诸内,必形诸外。”
治疗经验:中医的核心内涵在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局部皮损往往是整体病机的外在表现。因此陈教授认为临床辨治激素依赖性皮炎不能仅着眼于皮损辨证,见皮治皮,需见其外而察其内,见局部而察整体,应当将整体辨证与局部皮损辨证相结合。陈教授治疗本病处方常使用药对,如风热偏盛者常以桑叶配菊花,桑叶轻清发散,长于散风;菊花轻清,长于清热;二者协同可增强疏风清热之功。面部肿胀者,采用桑叶配伍桑白皮,桑叶轻清疏散,清热祛风;桑白皮辛散苦降,利水消肿;二药伍用,一宣一降,祛风清热消肿甚妙。
本患者病程慢性迁延日久,就诊时颜面潮红、灼热、脱屑,伴心烦、口干,为正虚毒恋期,舌暗红,苔黄腻为兼夹湿热之邪所致。辨证为阴虚湿热证,治以滋阴清热,疏风祛湿。方中女贞子、旱莲草、青蒿、生地滋阴清热;羚羊角骨清热解毒凉血。对于慢性迁延期阳热偏亢,阳不入阴而致失眠烦躁者,陈教授常用龙齿,本药味涩,性凉,入心、肝经,既能镇心安魂、镇静安神,又能除烦热。连翘、白鲜皮、蒲公英、鱼腥草清热祛湿止痒,伍白术健脾利湿固其本,处方配伍精当,标本兼治。
糖尿病验方_周仲瑛
糖尿病验方_颜德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验方_邓铁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验方_任继学
地方性甲状腺肿验方_李玉奇
甲状腺肿块验方_何任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