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詹某,女性,时年55岁,2022年10月5日初诊。
患者2019年发现左侧卵巢癌病,经手术治疗后一直中医调理,病情尚稳定。2021年因疫情停止调理,2021年9月14日因疲乏、腰酸,复查腹部CT报:卵巢癌术后综合治疗后,右肾门水平腹膜后腹主动脉右旁一枚高代谢淋巴结,考虑淋巴结转移病变。遂进一步行化疗治疗。2天前开始出现发热,体温不详,口疮疼痛,影响进食,疲乏,夜眠差,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肿瘤科诊断为:1、卵巢癌晚期;2、低白细胞血症;3、肝功能受损。遂转至吴主任处求治中医。
首诊证候
主诉:发热、口疮2天。
刻下见:疲乏,反复低热,口疮疼痛,胃纳差,无恶心呕吐、腰酸、腹痛,小便黄,大便正常。舌淡红,苔白有裂纹,脉细数。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反应迟钝,头发脱落,形体消瘦。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触诊不适,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虚劳。
证候诊断:脾虚痰瘀,热毒内蕴。
西医诊断:1、卵巢癌术后化疗;2、低白细胞血症;3、肝功能受损。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化痰祛瘀。
处方:
太子参15g、草豆蔻6g、白术10g、佛手10g、白芍10g、陈皮8g、钩藤10g、半枝莲10g、水牛角8g、黄芩10g、大枣15g、海螵蛸15g、檀香4g、砂仁5g,共15剂,日一剂,水煎服。另服用西黄丸。
【随诊过程】
二诊:2022年10月3日
患者发热已退,口疮痊愈,胃纳好转,疲乏改善。原方后7剂继续服用。
【按语】
从中医角度分析,西医综合治疗仅仅是抗邪手段,并没有改变身体产生肿瘤的病因病机,手术治疗及放化疗又进一步损伤机体正气,“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不少患者最终与癌细胞同归于尽。本病例患者经过第一次综合治疗后由中医调理,机体处于正邪平衡状态,未再发病,说明中医对肿瘤的治疗还是有一定效果的。然而后来因未能继续调理,肿瘤再次复发,患者遂再行西医综合治疗,虽能杀除癌细胞,但机体正气也受到严重损害,脾气衰败,临床见纳差、疲乏、肝功能受损、血白细胞下降。随着抵抗力的下降,痰瘀热毒内蕴,终见发热、口疮。
此时治疗之法当以益气健脾为先,使人体后天之本得以健运,化生有源,方可留得住人;再加上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之功。故方中用太子参、白术、黄芪、大枣补气健脾,草豆蔻、佛手、陈皮、檀香、砂仁、海螵蛸理气化痰散结,半枝莲、黄芩、水牛角清热解毒。此外,久病情绪不畅,患者为病所困,西医治疗的毒副作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可加重不良情绪的产生,引起情志致病、气滞血瘀,形成恶性循环,故吴主任喜欢配用白芍、檀香以疏肝解郁。
吴芳汀主任在治疗癌症术后、放化疗后患者时,注重固护正气,主张“但留一分正气,便得一分生机”。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衰败,纳运不能,则任何补养皆是徒劳。选药组方要根据正虚邪实的具体情况来定,做到扶正不忘祛邪、祛邪不伤正气。随着病情的变化来调整邪正之间的平衡,从而使肿瘤局限并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并维持多年,实现患者带瘤生存,同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活下去的信心。
(本案编者:谢翊)
验方_周仲瑛
验方_周仲瑛
高血压验方_邓铁涛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方和谦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方和谦
慢性胃炎验方_邓铁涛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