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验方

【基本资料】

患者,女性,时年33个月,2022年10月5日初诊。

因发现右眼睑下垂半月余,于院儿科就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西医予以溴吡斯的明口服,经治疗3月余,症状时轻时重,遂转而求诊中医。

首诊证候

刻下见:右眼睑下垂,朝轻暮重,面色少华,纳差,夜间睡眠不安,口干,大便干结,舌淡,苔白厚,脉沉细。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痿证。

病机:脾气亏虚,肝肾不足。

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化痰祛瘀。

处方:

黄芪16g、太子参8g、党参8g、茯苓8g、山药8g、陈皮3g、大枣6g、枸杞子6g、炒麦芽8g、麦冬6g、山萸肉8g、山楂6g、芡实8g,共14剂。

【随诊过程】

二诊:

右眼睑下垂较前稍改善,纳稍增,夜间睡眠不安消失,唯口干及大便未见明显缓解,效不更方,微调如下:黄芪16g、太子参8g、党参8g、茯苓8g、山药8g、陈皮3g、大枣6g、枸杞子6g、炒麦芽8g、麦冬6g、山萸肉8g、山楂6g、南沙参6g、薏苡仁8g,共14剂。

此后患儿定期来诊,诸症逐渐好转,均以上方略施加减,半年后来诊,右眼睑已无明显下垂,纳一般,二便正常,已停用溴吡斯的明,遂以原方随症稍作加减,续服。

【按语】

患儿年幼发病,小儿“脾常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既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日久则肌肉痿废失养,故见眼睑下垂;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俱虚则体内湿浊丛生,故见苔白厚,纳差等症,据此以大剂量黄芪为君,臣以太子参、党参及芡实协助补气以振奋脾阳,茯苓以利水祛湿安神,山楂、炒麦芽以消食健胃,虑及小儿“稚阴稚阳”、“肾常不足”之生理特点,故佐以枸杞子、山萸肉助肾阴,兼制诸多补气药之温燥。全方有补脾健胃,兼顾肾阴之功效。二诊及三诊时诸症改善,故效不更方,于前方基础上,据症酌情加减,并可停用溴吡斯的明。

重症肌无力中医属于“痿病”范畴。何为“痿”?清代医家张隐庵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指出“痿者,四肢无力委弱,举动不能,若委弃不用之状……痿从内而合病于外,内所因也。”而在治疗上,《素问·痿论》则指出,“治痿独取阳明”。“独取阳明”作何理解?吴芳汀主任认为,不应理解为单一从脾胃论治,而应理解为着重从脾胃论治,再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从脏腑,气血,经络等多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回顾上述病案,病机无外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乏源,《素问·痿论》中提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为水谷血气之海,多气多血之经,五脏六腑均受气血于阳明,故又名脏腑之海。宗筋,即三阳三阴之经筋,起于四肢末端,循行于体表,上行于腕、肘、踝、膝之间,贯穿于肌肉之中,汇合于前阴。故可知宗筋为诸经筋汇总,经筋串接关节与肌肉,需依赖于阳明脾胃所化生血气之濡养。故阳明气血生化不及,则宗筋无以濡养全身肌肉关节,遂见肌肉痿废不用。故治疗上常以四君子汤加大剂量黄芪为基础方,补脾益胃,固护中气。现代医学研究中,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免疫力相关,而黄芪具有抗炎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且用量较大。四君子汤作为补气健脾的常用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细胞增殖,调节胃肠运动及提高能量代谢等方面的作用。

在病案中,患儿因为年龄较小,治疗上除补益脾气之外,尚应顾及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的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应顾护肾气肾精,故适当在处方增加补肾药物如:枸杞、山萸肉、熟地、仙灵脾等。清代医家吴瑭提出小儿生理特点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阳指的是脏腑生理功能,阴指的是脏腑、气、血、精、筋骨、肌肉等),如此清灵之体,受邪后病情变化迅速,易伤阳气,故方中应尽量减少寒凉药物的使用,而多选扶正护阳的药物。


慢性胃炎验方_张琪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张灿玾
胃痛验方_张灿玾
验方_张镜人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张镜人
反流性食管炎验方_张镜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