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验方

【基本资料】

王某,男,时年40岁,首诊日期:2017年8月1日。

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模糊,偶伴头晕,休息后视物模糊可稍缓解,自行滴眼药水(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曾至眼科医院就诊,行眼科相关检查,无明显异常。近日由于工作繁忙,出现颈部酸痛不适,视物模糊进一步加重,遂来我院门诊求诊。

【首诊证候】

刻下症见:神清,精神疲倦,面色无华,双目略无神,形体偏胖,言语清晰,语声稍低,气息平顺,颈部酸痛不适,双眼视物模糊,头晕,注意力难以集中,纳少,眠差,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体格检查:颈部双侧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紧张,颈椎活动稍受限,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叩顶试验(-),枕下肌群紧张,压痛明显,C1、C2右侧横突压痛明显。

辅助检查:颈DR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2向右旋转式错位。

【辨证论治】

患者素体虚弱,近日工作劳累过度,颈部筋骨劳损,耗伤心脾,致心脾亏虚,气血生化不足,目失濡养,神光衰微,故见视物模糊,颈部酸痛不适。血不上荣,则面色无华而头晕,脾失健运,气血不足以养神,则食少神疲。舌淡脉弱为气血不足之征象。

中医诊断(证型):①视瞻昏渺(心脾两虚);②眩晕病(心脾两虚)。

西医诊断:混合型颈椎病。

治则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处方:人参养荣汤加减。

白芍20g、当归10g、陈皮10g、黄芪10g、桂心10g、党参10g、白术10g、甘草6g、茯苓10g、远志10g、熟地黄10g、五味子10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治脊诊断及治疗】

三步定位诊断:

1、症状:颈部酸痛不适,双眼视物模糊,头晕。

2、触诊:颈部双侧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紧张,枕下肌群紧张,压痛明显,C1、C2右侧横突压痛明显。

3、影像学:颈椎DR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2向右旋转式错位。结合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病因分型:关节功能紊乱型。

治疗:

1、主治法(和骨法):首先予以放松手法,放松双侧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和枕下肌群,待肌肉放松后,以仰头摇正法纠正C2旋转式错位。

2、辅治法(和筋法、调和气血法):患者双侧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紧张,予以拉伸治疗放松、激活肌肉,配合电针治疗,穴位选取风池(双)、颈百劳(双)、颈夹脊(双)、肩井(双)、心俞(双)、脾俞(双)、内关(双)、合谷(双),配合红外线治疗、微波治疗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3、功法训练(和正固本法):指导患者行米字操、抗衡功训练。

【疗程与疗效】

每天治疗1次,3次治疗结束后,患者诉视物模糊及头晕症状消失,叮嘱其后续坚持每天练习颈椎保健功法。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

范教授认为患者出现颈部酸痛不适,双眼视物模糊,头晕,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劳累后加重,又经眼科专科医生检查,排除眼睛局部病变。经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予颈部推拿正骨、针灸治疗后,其颈部酸痛、视物模糊及头晕消失,也验证了其所患疾病为混合型颈椎病,而非眼科疾病。临床诊治过程中,在排除其他专科疾病后,严格遵循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疾病根本病因,从而取得良好疗效。


验方_张琪
胃肠神经官能症验方_周仲瑛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徐景藩
呕吐验方_郭子光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裘沛然
反流性食管炎验方_方和谦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