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小关节紊乱验方

【基本资料】

王某,女,时年59岁,首诊日期:2018年3月29日。

患者1年前搬重物后开始出现背部疼痛,当时未予重视,休息数天后未见明显缓解,坐车及搬重物后症状加重,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胸背部软组织损伤,予药物口服、局部贴敷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但症状仍有反复,现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及诊断,遂来我科门诊求治。

【首诊证候】

刻下症见:神清,精神可,表情自然,面色正常,形体适中,言语清晰,语声正常,气息平顺,背部反复疼痛,活动后加重,得温痛减,舌淡红,苔厚白腻,脉沉紧。

体格检查:T6、T7椎旁右侧压痛(+),T6、T7旋转式错位(T6向左旋,T7向右旋),右侧背阔肌紧张。

辅助检查:DR示:T6、T7旋转式错位,胸椎退行性改变。

【辨证论治】

患者平素饮食不节,喜食生冷食物,致寒湿之邪留滞经络,肢体无以温通,脉络运行不畅,加之搬重物损伤胸背经络,气血不通愈发加重,不通则痛,故发本病。

中医诊断(证型):骨痹病(寒湿痹阻)。

西医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

治则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处方:葛根桂枝汤加减。

葛根20g、桂枝10g、独活10g、桑寄生15g、三七粉3g、法半夏9g、厚朴6g、牛膝10g、荆芥10g、防风10g、党参10g、白术10g、甘草3g、当归10g、赤芍10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治脊诊断及治疗】

三步定位诊断:

1、症状:背部反复疼痛,活动后症状加重,得温痛减。

2、触诊:T6、T7椎旁右侧压痛(+),T6、T7旋转式错位(T6向左旋,T7向右旋),右侧背阔肌紧张。

3、影像学:DR示:T6、T7旋转式错位,胸椎退行性改变。结合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病因分型:关节功能紊乱型。

治疗:

1、主治法(和骨法):首先予放松手法,放松后俯卧旋转分压法纠正T6、T7旋转式错位,手法操作后仍有少许错位,配合俯卧牵抖冲压法(图一)以进一步纠正。

2、辅助法(调和气血法):手法治疗后,配合电针治疗,穴位选取厥阴俞(双)、心俞(双)、督俞(双)、膈俞(双)、关元俞(双),可予以电针与温针治疗交替进行,针灸结束后,予以拔罐治疗。

3、功法训练(和正固本法):指导患者行单杠悬吊(图二),待力量进一步提升后,进而左右交替蹬腿训练。

图片

图片

技术要点:双手紧握单杠,左右交替进行蹬腿,可先左下肢抬高,屈膝、下蹬2~3次,然后右下肢抬高,屈膝、下蹬2~3次,最后可双下肢抬高,屈膝、下蹬2~3次。过程中收紧腹部,避免身体晃动。

【疗程与疗效】

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电针与温针交替治疗。期间3天行1次背部拔罐治疗,时间约15分钟,间断配合走罐治疗,以出痧为度。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治疗3次后痊愈,叮嘱患者平时加强功能训练,勿劳累。

按语:

患者胸椎小关节紊乱,致使背部疼痛反复,手法上可予以俯卧旋转分压法操作治疗,但考虑患者错位时间较长,错位关节周围肌肉张力过高,难以复位完全,故予以俯卧牵抖冲压法进一步纠正错位,临床上对于反复胸背部疼痛,单纯俯卧旋转分压治疗效果欠佳时,可予以该手法纠正。患者寒湿痹阻经络,膀胱经气血运化不畅,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治疗上可予以温针灸以温经通络,配合拔罐治疗以祛风散寒,透邪外出,促进疾病恢复。长期小关节紊乱患者,两侧肌肉平衡失调,故治疗后仍应加强功能煅炼,促进肌肉力量提升,恢复肌力平衡。


验方_徐景藩
慢性胰腺炎验方_王绵之
验方_任继学
慢性结肠炎验方_李济仁
慢性阑尾炎验方_李振华
慢性胰腺炎验方_何任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