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赖某,女,时年24岁,初诊:2022年6月17日。
自述从13岁始出现呃逆,已十多年,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均疗效欠佳,有逐年加重趋势。
【首诊证候】
刻诊:呃逆反复发作十余年,呃声有时清脆,有时沉闷,多为三五连声。近两年有加重趋势,每于安静或精神紧张时,呃声连连。胃脘胀满,时有灼热感,口臭;小腹湿冷,大便稀。舌红少苔,脉细弦。
【辨证论治】
辨证:证属胃气上逆,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呃。
处方:温胆汤合半夏泻心汤化裁。
半夏、陈皮、枳实、竹茹各10克,黄连、干姜、丁香、甘草各5克,薏苡仁、莱菔子、败酱草各15克,炒扁豆25克。7剂(颗粒剂),每日一剂,分2次冲服。
【随诊过程】
二诊:
一周后复诊,腹部胀满症状减轻,呃逆次数有减少。他症改善不明显。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虽药症对应,但疗效欠佳。考虑患病日久,胃气受损,且舌脉均显气阴不足之象,仿麦门冬汤意合疏肝理气方药如下:
柴胡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苏梗10克、槟榔10克、厚朴10克,党参15克、白芍15克、赭石15克、北沙参15克,麦冬20克,丁香5克、甘草5克、升麻5克。7剂(颗粒剂),每日一剂,分2次冲服。
三诊:7月1日
呃逆明显减少,偶于食后或紧张时出现。仍有小腹湿冷感,大便干。舌淡红少苔,脉沉。治以温阳祛湿,健脾和胃。
黄连5克,干姜10克、人参10克、附子10克、枳实10克、桃仁10克、火麻仁10克,白芍15克、知母15克、苏梗15克,白术20克,丁香5克、甘草5克。7剂(颗粒剂),每日一剂,分2次冲服。
四诊:7月8日
自述服用上方7剂后,未出现呃逆,小腹冷感改善明显,偶有胃脘不适。舌脉同前。上方继服7剂,巩固疗效。
按语:
呃逆又叫膈肌痉挛,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如果膈肌痉挛发作持续不断则可严重影响正常工作、休息。
呃逆之病机为胃气上逆,或因腑气不降,或因肝气不舒,也有因他病而致者。
该患者幼年发病,病程长达十余年,属顽固性呃逆。且症情复杂,上热下寒,虚实兼夹,为治疗带来困难。
治疗过程中谨守胃气上逆之基本病机,不离和胃降逆之法,根据病情或以疏肝理气,或以健脾祛湿,或以温阳散寒,随证加减变化。服药阅月,多年病患得愈。
痢疾验方_何任
痢疾验方_何任
细菌性痢疾验方_张学文
痢疾验方_徐景藩
痢疾验方_徐景藩
痢疾验方_徐景藩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