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验方

【基本资料】

詹某,男,时年27岁。

患者自述,从上中学始出现经常性腹泻,至今已十余年。十多年前出现食后腹胀,腹泻,腹部隐痛。每日排便二至五次不等,有时大便成型,有时呈水样,服用中、西药物后均有缓解。近两年来,因工作劳累,作息不规律,经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每日三至五次,呈水样伴有不消化食物,偶有后坠感。易疲劳,入睡困难,头晕,记忆力下降。

基础病史:慢性肠炎。

【首诊证候】

刻诊:面色少华,身体偏瘦,舌淡红有裂纹,苔薄有剥脱,脉细。

【辨证论治】

辨证:脾胃虚弱,食积湿滞不化。

治法:健脾益气,消食化湿,导滞止泻。

处方:

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补骨脂10克,陈皮6克、黄连6克、肉豆蔻6克、桔梗6克、藿香6克,山药15克、薏苡仁15克、白扁豆15克、莲肉15克、芡实15克、生煅牡蛎15克,焦麦芽10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中药颗粒冲剂,7剂,每日一剂,分二次冲服。

【随诊过程】

二诊:

腹胀、腹痛、腹泻已失。睡眠改善,体力有所增加。疗效满意,患者希望继续服用。

处方:守上方继服14剂。

三诊:

继服14剂,未再出现腹痛、腹泻,体力明显增加,睡眠改善。舌淡苔薄,脉细。

处方:上方去人参、牡蛎,加党参、酸枣仁、远志各15克。中药颗粒冲剂,10剂,每日一剂,分二次冲服。

按语:

慢性腹泻临床多见,病位在肠,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刺激等诱发或加重。常伴有腹痛、发热、消瘦等。日久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甚则出现脾肾不足。

该患者病程长达十年之久,身体瘦弱,体倦乏力,伴有头晕、健忘、睡眠障碍等心脾不足之征。首诊选用资生丸,健脾益气、消食化湿导滞,加入温补脾肾的补骨脂、肉豆蔻和具有收涩、安神作用的牡蛎。方证对应,疗效显著,二诊守方继服,巩固成果。

三诊,以党参易人参,去牡蛎,加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资生丸出自明代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亦名保胎资生丸,言:“妊娠三月,阳明脉养胎,阳明脉衰,胎无所养,故胎堕也。服资生丸”。据载缪氏将该方传给王肯堂,故亦见于《证治准绳》。

全方健脾益气,消食化湿。多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神倦力乏,腹满泄泻等症。

本案治疗,遵缪氏“治肾泄兼脾泄”,方用肉豆蔻、五味子、补骨脂、白芍、砂仁、甘草、人参、吴茱萸法,以及治疗泄泻“芍药、甘草乃始终必用之剂”,“黄连最能止泻,须与人参等分乃可”的论述,加入白芍、补骨脂,白豆蔻易肉豆蔻,收到脾肾双补之功能。


过敏性结肠炎验方_何任
腹泻验方_张琪
腹泻验方_张灿玾
腹泻验方_张灿玾
腹泻验方_张灿玾
腹泻验方_周仲瑛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