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

【基本资料】

张某,女,时年69岁,初诊:2021年6月。

长期生活在江苏。身体不适,不可言状,长达五年有余。自述,素体身健,生活自理,每年健康查体均未发现异常。五年前始感身体不适,时寒时热,傍晚加重。口干口苦,偶发口腔溃疡,便秘与腹泻交替,尿频,夜尿增多。心烦焦虑,喜冷食,易渴不多饮,食纳欠佳,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曾多地就医,均效果不明显。二个月前来广州居住。因气候原因,症状加重。

【首诊证候】

刻诊:老年患者,身体偏瘦,舌淡尖红,苔白,脉沉细。

【辨证论治】

辨证:上热下寒,虚实夹杂。

治法:寒热并用,补泻兼顾。

处方:

乌梅30克,干姜10克、黄连10克、当归10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党参15克,黄柏5克、炙甘草5克、细辛5克。水煎服,每日1剂,六剂。

【随诊过程】

二诊:

服药六剂,诸症若失。自述服药后,原来的各种不适,恍若一夜之间消失,是五年多来从未出现过的。疗效满意,寒热已调,虚实得缓,改用健脾益气以资巩固。

方药:六君子汤合戊己丸加减。

处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陈皮5克、甘草5克、黄连5克、吴茱萸5克,白芍10克、藿香10克,白扁豆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六剂。

按语:

患者年老,病史长达五年之久。自觉身体不适,寒热并存,虚实夹杂。各种不适之中未言其最为所累,似无证可辨。时有学生跟诊者问及处方乌梅丸意,上热下寒,虚实错杂是其主要依据。原方中除重用乌梅,减蜀椒易党参外,余均为常用剂量。药用六剂,效果显著。后以六君子汤合戊己丸调理脾胃,以资巩固。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338条,曰:“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本为治疗脏寒蛔厥之方。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共呈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本案患者,年老病久,寒热并存,心烦焦躁是多种临床表现中最为突出者。方中重用乌梅,既能收敛肝气,又能安心除烦,是原方之意,亦合临床主证。


慢性乙型肝炎验方_李辅仁
慢性乙型肝炎验方_李辅仁
慢性胆囊炎验方_李辅仁
慢性胆囊炎验方_何任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验方_何任
慢性胆囊炎验方_何任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