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时年44岁,2018年5月31日初诊:因“月经淋漓不净2个月”就诊。现患者末次月经2018年4月3日,持续至今未净,量时多时少,色深红,无痛经,量多时有大血块。13岁初潮,7/26天,量中,色暗红,无痛经。2017年1月因“经行未净”行诊刮术,病理示增生期子宫内膜,诊刮后阴道流血持续未净,口服3个周期避孕药方调治。
刻下:月经已淋漓2个月,量不多,色深红,无血块,无腰酸及腹痛,大便易稀溏,夜寐欠佳,易醒,醒后难入眠,焦虑,易烦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2018年5月30日B超:内膜1.4cm,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脾肾两虚、心肾不交、瘀血内阻型)崩漏(西医称为子宫异常出血)。
病机分析:水不涵木,肝郁化火,迫血妄行。
治法:清心健脾,化瘀固冲。
清心健脾汤合加味失笑散:钩藤(后下)10g,莲子心3g,炒白术15g,党参10g,广木香6g,砂仁(后下)3g,青龙齿(先煎)10g,莲子肉10g,炒蒲黄(包煎)10g,当归炭10g,五灵脂(包煎)10g,血余炭10g,大蓟、小蓟各10g,制苍术10g,地榆炭10g,马齿苋15g。
12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夜寐不宜迟,注意心情调摄。
6月11日二诊:药后2天(6月3日)出血止,6月9日又现少许深褐色分泌物,现转少许粉红色,自觉疲劳感。按经后期论治,予清心健脾汤:钩藤(后下)10g,莲子心3g,黄连3g,青龙齿(先煎)10g,党参15g,炒白术10g,广陈皮6g,广木香6g,菟丝子10g,砂仁(后下)3g,白芍10g,山萸肉9g,川断10g,炒酸枣仁20g,生地榆10g,生黄芪10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后继予经前期论治,补天种玉丹合钩藤汤:丹参10g,赤芍、白芍各10g,淮山药10g,山萸肉9g,川断10g,茯苓、茯神各10g,杜仲10g,巴戟天9g,鹿茸片(另煎)6g,广木香6g,炒白术10g,生黄芪10g,钩藤(后下)10g,莲子心3g,合欢皮10g,炒酸枣仁20g,太子参15g。12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6月28日三诊:阴道无流血,已净2周,基础体温(BBT)单相,似有体温上升,见少许拉丝状带下,小腹冷感,尿频,寐易醒,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继续经前期论治,补天种玉丹合加味失笑散加减,佐以少许清心之品:当归炭10g,赤芍、白芍各10g,茯苓、茯神各10g,炒川断10g,菟丝子10g,杜仲15g,鹿茸片(另煎)6g,鹿血晶(另服)1g,山萸肉9g,紫石英(先煎)10g,太子参15g,五灵脂(包煎)10g,钩藤(后下)10g,莲子心3g,炒酸枣仁10g,合欢皮10g。12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继予经期方:制苍术10g,制香附10g,生山楂10g,丹参10g,赤芍10g,川牛膝10g,泽兰叶10g,益母草15g,肉桂(后下)6g,红花6g,广木香6g,茯苓10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如此调治数月,重在清心健脾,兼有化瘀止血,周期渐恢复正常,BBT恢复双相。2019年1月31日复诊,月经周期第19天,无阴道出血,妇科B超提示子宫内膜0.7cm。本例患者月经淋漓不尽,带下偏少,伴有寐差,焦虑,心(脑)的问题较为关键。目前仍在中药调治巩固中。
按:本案患者年逾四十,卵巢功能退化,以“月经淋漓不净2月余”就诊,属围绝经期崩漏。围绝经期心理容易波动,体质下降,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苔、脉象,认为其属脾肾两虚,心肾不交,瘀血内阻。既往曾行诊刮,已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来诊时正值漏下不止,病程日久,治疗上主要在于清心安神、健运脾胃、化瘀固冲,选方清心健脾汤合加味失笑散加减。待血止后,重在调周治疗,平衡阴阳,以期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如此调治,患者渐愈。
甲状腺结节验方_路志正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验方_路志正
地中海贫血验方_邓铁涛
重症肌无力验方_邓铁涛
席汗综合征验方_朱良春
牙龈出血验方_颜德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