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5岁,2011年5月26日初诊。
主诉:月经量少半年。患者半年来行经血量逐渐减少,月经时有提前,时有错后,周期25~35天不等,曾服中成药调整不效。
刻下正值经期,量少,色暗,口干、唇干欲饮,夜眠差梦多,心情烦躁,每于经前乳房作胀。平素心动过缓,50~60次/min。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滑。患者肝气不舒证候明显,气病及血而致瘀血阻滞,冲任失调,胞宫蓄溢无度,而见上述表现。
证属气滞血瘀、冲任失和,治以化瘀行滞、调理冲任。
方用益母草汤加减。
处方:益母草2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香附10g,郁金10g,王不留行10g,三棱10g,巴戟天10g,丹参15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嘱其避劳累,节情志。
药进7剂,经血量明显增加,唇干口燥好转。药进14剂后,睡眠改善,除偶有口干、疲乏感外,无其他不适,1个月后月经按时来潮,量、色如常。
按:本方在临证使用时,可视瘀血的轻重随证配伍,经血色暗,行经腹痛,配桃仁、红花;月经延期不至,舌暗脉涩者,配三棱、莪术;瘀血阻滞,冲任不通经闭者,配水蛭、酒大黄,用以活血祛瘀通经。
化瘀行滞法的应用
3.1理论阐述
化瘀行滞法应用的代表方剂为益母草汤。在笔
者所统计的资料中,用益母草汤调经的患者有72例
206人次,位居所有调经汤方第1位。益母草汤,原
为益母救急丹,为高老祖传之方。其父高世卿继祖业
三世为医,尤精于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其用方以益
母救急丹为主方之一,临证调以不同的随饮之品送
服,救治产后急证,每多效验,因而享誉京城。
原方:益母草1000g,当归250g,广木香60g,
柴胡60g,白芍250g,川芎30g,共捣为细末,加多
种辅料炼为蜜丸,临证调饮送服。高老继承之并在临
床使用时,变蜜丸为汤剂,以施用方便,随证加减,使
之成为治疗女子经产诸证的常用方剂。益母草汤的
组成:益母草2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
木香10g,柴胡10g。方中益母草活血祛瘀,性善走
散,具有活血通经、祛瘀生新作用,为治疗妇女血瘀
经产诸证之要药,在原方中为君药。当归、白芍、川
芎,补血和血,为臣药;君臣相配合,补中有动,行中
有补,血虚能补,血瘀能行。用木香、柴胡为佐使,调
畅肝脾之气机,取气行血行之意。六药相配,共奏活
血养血、化瘀行滞之功效。
反流性食管炎验方_徐景藩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郭子光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裘沛然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裘沛然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路志正
胃全切术后胃痛验方_路志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