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痰上扰
小儿反复咳喘往往由于饮食失宜,一来小儿脾胃运化功能不健旺,二来家长饮食安排不周,小儿不
知自调,被乳食生冷所伤致脾运失健,痰食交结,上
壅肺部,一旦感邪则咳嗽不止,甚则喘促,痰声辘辘。
伴见不思饮食,大便不畅。这种情况以消积化痰为
主来利肺止咳。高教授最常选用“葶苈丸”,本方出
自《小儿药证直诀》:“治乳食冲肺,咳嗽面赤痰喘。”
具泻肺平喘,利水通便之功效。方用葶苈子3~6g、
牵牛子3g、防己3g、杏仁6~10g,《本草汇言》谓葶
苈子“为手太阴经正药”“泄壅气,下痰结”。方中葶
苈子、牵牛子泻肺涤痰利水,杏仁降气化痰通便。而
防己因清下焦湿热多用,止咳有时减去此味。喘者
加入麻黄3g,与方中杏仁一宣一降平喘止咳;喉中
痰鸣者加半夏6~10g、莱菔子10g、陈皮10g健脾
气、消食化痰;腹胀、食不消化、纳呆者加焦槟榔5~
10g、焦白术10g、生山楂10g健脾消食导滞;食滞
有热,舌红者加炒栀子3g以泻火除烦。
案例患儿李某,男,1岁6月,2011年12月
24日初诊。主诉:咳痰1月。1月前患肺炎,咳嗽、
痰多伴喘促,曾住院静脉滴注抗生素1周。出院后
厌食,消瘦,有痰不会咳出,现症见纳呆,腹胀,喉中
时有痰鸣,夜眠不安,面色萎黄,大便干,舌红苔白,脉滑。
辨证:脾虚兼滞,食痰上扰。
治法:健脾化滞,消食止咳。
处方:太子参5g、白术5g、葶苈子3g、
牵牛子3g、杏仁5g、炒栀子3g、枳壳3g、陈皮5g、
焦槟榔5g。7剂后咳痰痊愈、纳食明显增加。
按:患儿大病加之使用抗生素损及脾胃,脾虚运
化无权则纳呆、腹胀;胃不和则卧不安,致其夜眠辗
转不宁;水湿不化上贮于肺,见喉中痰鸣;脾胃运化
不良,肠道传导失司,调养失宜,故面黄便干。方选
葶苈丸泻肺通便为基本方,加太子参、白术补益脾
气,使痰食运化而有动力,栀子、焦槟榔、枳壳泄热、
理气导滞。全方攻补兼施、使气运食消,肺脾两治而
收功。
验方_任继学
慢性结肠炎验方_李济仁
慢性阑尾炎验方_李振华
慢性胰腺炎验方_何任
慢性胆囊炎验方_何任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张琪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