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验方

某,女,72岁,2018年2月5日初诊,主诉“双下

肢皮肤紫癜3月”,患者3月前劳累后双下肢皮肤紫癜,伴小便泡沫增多,就诊于某三甲医院查尿常规:尿蛋白2+,尿潜血3+,红细胞15~20/HP,肾功能正常,考虑“紫癜性肾炎可能性大”,建议肾穿刺,明确诊断,患者拒绝,遂就诊于我院门诊,

刻下症:双下肢皮肤紫癜,时轻时重,无瘙痒,双下肢水肿,倦怠乏力,时有心悸,手足心热,夜间口干,盗汗,小便多泡沫,曾有尿热尿痛,大便正常。舌质淡黄,根厚腻,脉弦细。

辨证血热夹风,下焦湿热,

治法:凉血祛风,清利下焦,方以五皮五藤饮加减,

药物如下:牡丹皮20g、白鲜皮20g、海桐皮20g、地骨皮20g、桑白皮15g、青风藤15g、海风藤15g、钩藤20g、夜交藤15g、滑石块20g、杭白芍10g、生地黄15g、茯苓皮50g、茯苓块20g、石韦15g、萹蓄15g、生甘草15g、羚羊角粉0.3g(冲)。7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2次/d,

2月12日二诊:患者双下肢皮肤紫癜、水肿减轻,心悸乏力改善,口干、手足心热、盗汗减轻,尚有自汗乏力,上方去茯苓皮、茯苓块、石韦,加山萸肉30g。12剂。2月26日三诊:患者下肢皮肤紫癜明显减轻,自汗乏力改善,尚有小腹坠胀,小便排不尽感,复查尿常规:尿蛋白1+,潜血1+,红细胞3~5个/HP,上方去羚羊角粉,加熟附子片6g、大青山灵芝6g、白鲜皮、海桐皮均加量至25g。14剂以巩固

疗效。随访半年,患者病情稳定,紫癜未再发作。

按:紫癜性肾炎以起病急,皮肤紫癜,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严重患者可见关节痛、腹痛、呕血、便血等表现。清代医家叶天士《温热论》指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五皮五藤饮是北京中医医院已故皮科大家赵炳南的经验方,五藤为青风藤、海风藤、天仙藤、首乌藤、钩藤;五皮为牡丹皮、白鲜皮、地骨皮、海桐皮、桑白皮。方中五藤祛风通经脉,经通则气血行,五皮则行皮表,凉血解毒通络脉[16?18]。

张炳厚教授常用此方加减治疗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收到较好效果。患者手足心热,夜间口干,盗汗为阴虚内热之象,故加用白芍、生地黄养血敛阴;下肢水肿,故见加用茯苓皮、茯苓利水消肿;小便多泡沫,舌苔根部黄腻,曾有尿热尿痛,为下焦湿热之象,故用滑石、石韦、萹蓄清热利湿;加用生甘草清热解毒,羚羊角粉冲服增强五皮五藤饮凉血消斑之力。

二诊加用山萸肉收敛固涩以治疗自汗。

三诊因患者小腹坠胀,小便排不尽感,张炳厚教授认为此为膀胱气化不利之象,加用少量熟附子片以蒸精化气,促进膀胱气化;大青山灵芝补益肺肾,以提高机体免疫力[19?20]。

综上所述,本案标本兼治,通补结合,故取得良效。


腹痛验方_路志正
验方_颜正华
慢性细菌性痢疾验方_方和谦
痢疾验方_李玉奇
慢性结肠炎验方_李振华
慢性结肠炎验方_李振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