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7岁。2009年6月5日初诊:反复皮疹,颈面部上肢红斑,口唇裂纹,关节时有疼痛6年,2008年11月被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浆细胞唇炎”,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病情反复,寻中医治疗。2个月前右耳突聋,左耳听力下降,测听结果为双混合聋(双侧无法挂壁)交流困难。
刻下:乏力,关节时有疼痛,有明显脱发,光过敏,听力差,时有烦热,眠差,多梦,纳佳,二便可。舌质红,少苔,脉沉弦细。
实验室检查:WBC3.5×109/L,类风湿因子73.10
IU/mL,血抗核抗体(+),ds-DNA(+),红细胞
沉降率52mm/h。查体:面部可见散在点片状盘状
红斑疹,最大者约5cm×6cm,颈部及双上肢近
端亦可见少量点状红斑,口腔内可见4~5个溃疡,
色浅,周身大小关节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红蝴蝶疮(脾肾不足、阴虚有热);
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法:补益脾肾、养阴清热。针灸处
方:面部红斑处围刺,百会向后平刺,太阳、颧
髎、风池、听宫、听会、外关、曲池、肓俞、足
三里、三阴交毫针直刺,平补平泻法,留针
30min,起针后于大椎穴拔罐放血,留罐5min。
方药组成:补骨脂15g,肉苁蓉15g,桑寄生10g,地黄10g,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10g,穿山甲6g,枸杞子10g,菊花10g,蝉蜕3g,水蛭6g,白芍10g,酒大黄6g。7剂,水煎
服,每日1剂,分2次服。延续西药使用方案:强
的松每日30mg,雷公藤多甙片20mg每日3次,
硫酸羟氯喹0.2g每日2次,硫唑嘌呤50mg每日
2次,甲钴胺片0.5mg每日3次,维生素C片每
日100mg,钙尔奇D每日600mg。
2009年6月12日二诊:症状平稳,乏力好转,余无明显变化。
针灸处方:面部红斑处围刺,大椎、风池、百会、通天、目窗、颧髎、下关、承浆、天突、合谷、肓俞、三阴交,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红外线灯照射脐周。中药继
服。嘱患者自行在家中进行脐部大剂量温灸盒灸,
每日1或2次,每次30min。
2009年7月10日六诊:听力有好转,口唇干
裂减轻。针刺取穴:听宫、百会、面部红斑处(围
刺)、太阳、地仓、肓俞、中脘、气海、曲池、丰
隆、太溪等。中药同上;强的松减至每月25mg。
2009年7月29日八诊:面部颈部红斑好转,
针同前。加三伏贴贴敷肺俞、脾俞、肾俞。方药
组成:补骨脂15g,肉苁蓉15g,桑寄生10g,地
黄10g,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10g,穿山
甲6g,枸杞子10g,菊花10g,水蛭6g,白芍
10g,酒大黄6g,柴胡10g。水煎,间断服用。
此后每周针灸治疗1次。
2009年11月27日二十五诊:面部红斑变平
变淡,患者要求针对红斑进行治疗。脉沉弦,舌
中裂,苔厚。针穴同前。方药组成:苦参10g,荆
芥10g,防风10g,当归10g,地黄12g,苍术
10g,牛膝10g,胡麻仁10g,地龙10g,白鲜皮
30g,地肤子30g,板蓝根30g,金银花30g,生
石膏15g,蛇蜕3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
1剂,分2次服,连续服用1个月后,间断服用
(一般在感冒后红斑加重时加减服用)。每周针灸
治疗1次,同时间断服用耳聋左磁丸;强的松减至
每日20mg,停服硫酸羟氯喹,硫唑嘌呤减至
25mg每日2次,此后每3个月减量强的松半片。
2010年12月17日六十七诊:唇上下及上肢
红斑明显减轻,结痂渐消。针刺上星、水沟、承
浆、曲池、肓俞、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行间、听宫等。每周针刺治疗1次。中药暂停。
2011年5月27日八十六诊:唇上下及上肢红斑明显减轻,结痂渐消。停服西药激素及免疫抑
制剂。针刺:神庭、印堂、太阳、水沟、承浆、
乳根、膻中、天枢、关元、血海、丰隆、三阴交、
行间、昆仑、丘墟。
2012年1月20日一百一十诊:口周皮疹复
发,不痛,耳聋,舌紫暗,体胖有齿痕,苔白略
厚少津,脉弦滑。针刺:百会、大椎、肺俞、风
池、神庭、攒竹、听宫、人中、承浆、曲池、外
关、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血海。
2012年6月15日一百一十九诊:已停西药一
年余,唇上下可见模糊淡红斑,耳聋,有时乏力。
血尿常规、血生化均正常。近日感冒发热1周,现
不咳嗽,午后37.4℃,查胸片:双肺纹理增粗、
模糊。针刺:唇部红斑局部、风门、天突、大椎、
尺泽、列缺、足三里、三阴交。方药组成:黄芪
30g,桂枝10g,防风10g,白术10g,地骨皮
10g,地黄10g,麦冬10g,桑白皮12g,百部
10g,紫花地丁10g,白茅根15g,白鲜皮10g,
蛇床子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此后每月
针刺巩固治疗1次,间断自行脐部灸疗。目前已坚
持治疗5年,病情平稳。
2讨论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天癸将绝,生子众多,
肾中精气已衰,气血不足,无以滋养周身,“阳气
者,烦劳则张”,即劳累后使阳气耗散过度,在局
部郁结,不能宣散,故出现反复皮疹;虚热郁结,
灼伤血脉及组织,出现颈面部及上肢红斑、口唇
裂纹、关节时有疼痛等;另外阳气耗散不能产生
正常的阴液,导致阴液不足,心血不足,心神失
养,故心悸;舌质红少苔、脉沉弦细亦为脾肾两
虚、阴虚有热之象。
田从豁教授针刺取穴一般先在红斑局部围刺
以改善病损部位的循环。取风池、大椎,为足少
阳、阳维之会和手足诸阳之会,均有和阳祛风功
效[1];百会,又名“三阳五会”,是“手足三阳、
督脉之会”,头为诸阳之会,本穴处于巅顶,能贯
通诸阳之经,可疏通头部之气以清利头目。患者
红斑多长于手阳明大肠经走行处,远部取穴,百
会、大椎、风池、合谷四穴合用,可去除上部风
热,又可通阳,配伍通天、目窗、颧髎等头面部
局部腧穴,以疏散风热,治疗红斑,此为治标。
另针对兼症取穴听宫、外关治疗耳聋。患者脾肾不
足,故选脐周四穴之肓俞,肓俞为足少阴与冲脉交
会穴,为肾脉入膏肓之处,取之以益肾壮骨;取通调足三阴经之三阴交,以调理诸脏腑经气,此为治
本。针后于脐周温灸盒灸,增强补益脾肾之功。
中药治疗以补骨脂、肉苁蓉、桑寄生、生熟
地、枸杞子、牛膝等补益肾精,另加养血活血之
当归、白芍、川芎,兼加清热活血之穿山甲、菊
花、蝉蜕、水蛭、酒大黄,使肾精得到补给,虚
热有路散出,利于稳定病情有很大帮助。后因针对
红斑进行治疗而应用金银花、连翘、荆芥、苦参、
生石膏等清热凉血、祛风之品以促进皮肤局部的修
复。后在患者常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时应用益气
固表、养阴清热法,选用黄芪、桂枝、防风、白术
益气温经固表,加地骨皮、地黄、麦冬、桑白皮等
凉血清热,使余热清、肌表固,故病情不易反复。
田教授治疗红斑狼疮,针药结合,标本兼顾。
针刺调理通经清热,温阳扶正,汤剂以补益脾肾、
养阴清热法为主。针对病变造成的局部皮肤红斑
及损害在皮损周围取穴,以毫针围刺为法,可以
改善皮损局部的血液循环,激发皮损周围的经络气
机,促进局部的修复[2]。对于关节疼痛者,在疼痛
关节处取关节三针,即关节的头部和颈部两端,以
毫针刺,以通经止痛[3]。全身调理取穴曲池、肓俞、
足三里等,目的在于补益脾肾,重在治本。以发热、
疼痛为主时再加背部大椎穴刺络拔罐放血[4];以低
热、全身乏力为主或病情稳定时加脐部温灸盒灸,
且灸量较大,意在补益脾肾之阳,通过增强先后天
之本,以增强脏腑运化,使紊乱的功能得以调整,
使病损得以修复。治疗达3年之久,摆脱了顽疾困
扰,之后间断针灸巩固治疗2年,未复发。
肠易激综合征验方_周仲瑛
腹泻验方_徐景藩
腹泻验方_徐景藩
慢性结肠炎验方_徐景藩
腹泻验方_徐景藩
嗜酸细胞增多症验方_徐景藩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