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男,时年45岁。心悸,气短25年,近两个月加重,胸闷,憋气活动后加重,时有双下肢浮肿,纳少寐差,周身乏力,大便干燥,舌体胖大,舌质暗红,苔少,脉结代。于1987年11月24日入院。
入院检查:胸片示风心病,伴两肺瘀血。B超报告: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电图报告:心房纤颤。肝功能正常,尿蛋白3+,甘油三酯2.99mmol/L。
诊断:风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瘀血阻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处方: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加皮6g,丹参10g,刘寄奴10g,马鞭草10g,泽泻20g,茯苓10g,陈皮10g,砂仁6g,浙贝母15g,竹茹10g。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服。
连服药50剂后,心悸气短、胸闷憋气均见好转。
按:以上2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或有心衰,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特别是顽固性心衰,是因机体虚弱,气血耗伤,脏器功能低下所致,表现为心悸,气短,浮肿,脉结代。以心肾阳虚或心肾气阴两虚为本,由于心肾虚损,或心之气阴不足,累及肺、脾、肝。波及于肺,则导致肺失清肃而发咳喘,倚息不得卧,甚则伤及肺络而咯血痰,可在主方的基础上,选加肃肺、平喘、利湿之品,如杏仁、桑白皮、葶苈子等为心肺同治法。
伤及于脾,使脾阳不振,脾虚气滞,气化不行,而发腹胀作肿,便溏等,可选用如茯苓、猪苓、白术等为心脾(胃)同治法。心肾虚损累及于肝,则肝失疏泄,导致气滞血瘀或为癥瘕,故以温补心肾,益气养阴为主,在生脉散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及软坚散结之品,如丹参、红花、刘寄奴、马鞭草、夏枯草、三棱、莪术等,为心肝同治法。
此类患者长期服用洋地黄易蓄积中毒,中毒量与治疗量相接近,因洋地黄中毒者很多,经用中药辨证施治,可逐渐减少洋地黄用量甚至停用。
慢性乙型肝炎验方_路志正
急性乙型肝炎验方_路志正
胁痛验方_颜正华
胁痛验方_颜正华
慢性胆囊炎验方_颜正华
慢性乙型肝炎验方_颜正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