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某某,男,时年52岁,2020年11月5日初诊。诉间断胃脘胀满1年余,加重2个月。患者1年余前因饮食不慎后出现胃脘胀满,于当地医院就诊后,一直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多潘立酮片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2个月前因饮食不慎胃脘胀满加重,于2020年9月21日至邯郸市中心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角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结果提示(胃角)黏膜组织水肿伴慢性萎缩性胃炎,部分腺体增生、肠化。其父亲患有贲门癌。患者为求中药治疗而来诊。刻下:胃脘胀满,进食后加重,烧心、反酸,晨起口干,心烦易怒,纳可,寐差,大便1每日2~3次,不成形,质黏,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诊断: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诊断为胃痞病(湿热中阻,浊毒内蕴型)。
治则:清热祛湿,化浊解毒。
处方:茵陈12g,黄连12g,全蝎9g,蜈蚣6g,土鳖虫9g,百合15g,乌药12g,当归12g,川芎12g,白术12g,白芍30g,元胡15g,白芷15g,砂仁12g,川厚朴12g,枳实12g,柴胡12g,郁金9g,广木香15g,苏梗12g,三七6g(冲服)。14剂,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11月19日二诊:患者诉胃脘胀满减轻,晨起仍口干口苦,无烧心反酸,偶心烦,纳可,寐可,大便每日2次,成形,质黏,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处方:茵陈12g,黄连12g,全蝎9g,蜈蚣6g,土鳖虫9g,百合15g,乌药12g,当归12g,川芎12g,白术12g,白芍30g,苏梗15g,青皮15g,香附15g,柴胡12g,砂仁12g,川厚朴12g,枳实12g,苏梗12g,广木香15g,三七粉6g(冲服)。30剂,煎服法同前。
12月16日三诊:患者诉胃脘胀满不明显,纳可,寐可,大便每日1~2次,成形,质黏,小便调,舌红苔薄腻,脉弦细。处方:茵陈12g,黄连12g,全蝎9g,蜈蚣6g,土鳖虫9g,百合15g,乌药12g,当归12g,川芎12g,白术12g,白芍30g,砂仁12g,川厚朴12g,枳实12g,郁金12g,苏梗12g,广木香15g,炒莱菔子15g,三七粉6g(冲服)。30剂,煎服法同前。
后随访该患者,反馈无明显症状,复查电子胃镜结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按:李佃贵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舌脉,辨证为湿热中阻、浊毒内蕴证。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对浊毒的潜心研究,临证擅用苦寒和虫类药合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苦寒之药常用茵陈、黄连相伍。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胃肠之湿热,《本草经疏》云:“黄连禀天地清寒之气以生,故气味苦寒而无毒……涤除肠、胃、脾三家之湿热也。”茵陈苦辛、微寒,长于清利湿热。临床经验证明,茵陈、黄连合用对脾胃湿热、浊毒内蕴者疗效确切,且从胃镜观察来看,二药合用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内镜下见黏膜充血、红肿、糜烂、溃疡等患者,可使损伤的黏膜逐渐得到修复。对于中重度肠上皮化生、舌质暗红苔黄腻者,李佃贵多使用全蝎、蜈蚣等虫类药。虫类药在抗肿瘤、肠上皮化生方面有扶正培元固本、活血祛瘀化痰、以毒攻毒散结、入络攻坚化积以及预防复发、转移等作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痈疮诸毒皆能消之”。李佃贵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也验证,两药相须为用,对消化系统肿瘤及胃癌前病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急性肾炎验方_李振华
慢性肾盂肾炎验方_李振华
慢性肾盂肾炎验方_李振华
慢性肾功能衰竭验方_张琪
慢性肾功能衰竭验方_张琪
梦遗验方_张学文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