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理气
【中药毒性】
有小毒,
【性味归经】
性味:碧桃干味酸、苦,性平。
1、《本经》:“微温。”
2、《纲目》:“有小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1、《本草汇言》:“味苦,气平,入手足厥阴经。”
2、《山东中药》:“味酸、苦。”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平,味淡、苦,无毒。”
功效:中药碧桃干有敛汗涩精,调血止痛。
主治:盗汗,遗精,白浊,吐血,妊娠下血,经闭,心 腹痛,腰痛,疝气,疟疾。
1、《别录》:“疗中恶 腹痛。”
2、《日华子》:“治肺气,腰痛,破血。治心痛,酒摩暖服之。”
3、汪颖《食物本草》:“主吐血。烧存性,研末,米汤调服。”
4、《纲目》:“治小儿虚汗,妇人妊娠下血,破伏梁结气,止邪疟。烧烟熏痔疮。烧黑油调,敷小儿头上肥疮软疖。”
5、《分类草药性》:“治膀胱疝气,遗精,妇女月经闭塞。”
6、《饮片新参》:“生津,止汗。治劳咳。养胃除烦。”
7、《天目 山药用植物志》:“治男子白浊。”
8、《青岛中草药手册》:“收敛止血,抗疟。”
9、《全国中草药汇编》:“止痛。治胃痛,疝痛。”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烧烟熏。
【附方】
1、治盗汗,虚汗。碧桃干30g, 浮小麦45g, 糯稻根15g,红 枣10个。水煎服。(《甘肃中医验方集锦》)
2、治内伤吐血。桃枭煅存性,同棕皮灰、 蒲黄、 朱砂、京墨为末。临卧以童便调服三钱。(《本草经疏》)
3、治妊娠下血不止。干桃(烧灰存性)、 地榆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调下。(《丹台玉案》)
4、治伏梁气,在心下结聚不散。桃奴三两,为细散。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圣惠方》)
5、治疟。树上白干 桃子二七枚, 黑豆一两, 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出尽油)。上为细末,滴冷水为丸,如梧桐子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井华水吞下。(《圣济总录》干桃丸)
6、治音哑。瘪桃干7个(煅炭存性),研末。 大枣30g,煎水冲服。(《安徽中草药》)
7、治卒然半身不遂。瘪桃干60-90g, 桔梗15-18g, 丹参30g。水煎,冲黄酒,早晚饭前各服1次。(《天目 山药用植物志》)
8、治小儿头疮。树上干桃烧研,入腻粉、 麻油调搽。(《圣惠方》)
9、治食桃成病。桃枭烧灰二钱,水服取吐。(《纲目》)
【临床报道】
治疗盗汗碧桃干口服液(每1ml含生药1g),每晚临睡前服10-29ml,7日为1疗程。治疗肺结核盗汗30例。结果:显效(服药3日盗汗停止)24例,占80%;有效(服药3日盗汗明显减少)5例,占16.7%;无效(服药5日后盗汗无明显减少)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