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白皮

【功效分类】

芳香化湿

【性味归经】

性味:梓白皮味苦,性寒。

1、《本经》:“味苦,寒。”

2、《别录》:“无毒。”

3、《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阳明胃经。”

归经:归胆、胃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梓白皮有清热利湿,降逆止呕,杀虫止痒。

主治:时病 发热,目疾,黄疸, 水肿,反胃 呕吐,热疮,疥癣,湿疹,皮肤瘙痒。

1、《本经》:“主热,去三虫。”

2、《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头身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

3、《日华子》:“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

4、《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哕,煮针饮之。”

5、《内蒙古中草药》:“解热毒,止 呕吐,消肿。治黄疸,呕逆反胃,肾炎浮肿。”

6、《安徽中草药》:“清热利湿,祛风消肿。”

【药理作用】

1、抗诱变作用:

梓茎皮甲醇提取物有显著抗诱变作用。其己烷组分有显著抗黄曲霉素B1致突变的作用。其有效成分为α-拉杷醌和9-羟基-α-拉杷醌的混合物。

2、利尿作用:

梓果苷(Ⅰ)、梓果次苷(Ⅱ)及对羟基苯甲酸(Ⅲ)均有利尿作用,但对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无影响。水负荷兔梓果苷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有明显的排钠利尿作用;同量的梓果次苷亦能利尿,但不增加Na+和K+的排出;对羟基苯甲酸在利尿的同时,也增加了K+、Na+和α-的排出。同量的梓果苷或梓果次苷均可使生理 盐水负荷大鼠K+排出增加;腹腔注射对碱中毒大鼠的利尿作用比正常大鼠强,同时梓果次苷使K+排出增加,而对酸中毒大鼠的利尿作用则减弱;二者也可使双侧肾上腺切除的大鼠Na+排出增加。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5-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

【附方】

1、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一升, 生姜二两, 甘草二两(炙)。以潦水一斗,先煮 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 麻黄连轺 赤小豆汤)

2、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生梓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肘后方》)

3、治小儿火丹。梓木白皮三两,蓼叶三两。上烧为灰,细研,以鸡子白调,数数涂之,以瘥为度。(《圣惠方》)

4、治急性肾炎。梓根皮、 冬瓜皮、 赤小豆各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5、治疗、疖。梓根皮、 垂柳根各等量。研末, 麻油调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6、治小儿头疮。梓树皮30g。煎水洗。(《吉林中草药》)

7、治阴中生细虫,痒不可忍,若食入脏腑即死。梓树皮(焙干为末)二钱,枯矾五分, 麝香少许。上和一处,研匀敷之,立效。(《济阴纲目》)


紫荆皮
紫珠草
功劳子
穿破石
蕤仁
白附子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