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酒汤(《伤寒论》)

苦酒汤方

苦酒汤[伤寒]

Decoction of bitter rice wine

(from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组成

半夏14枚,鸡子1枚(去黄),苦酒适量。

用法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做三剂。

方解

半夏除痰涎,并主咽喉肿痛,复以苦酒之酸以敛疮疡,蛋清之润以利音声,少少咽之。不但易下,而且使渍患处,实治咽中生疮的妙法。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解析:咽中伤、生疮,以至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临证思考

这里所称的少阴病,并非真是少阴病,而所以冠之以少阴病者,与半夏散及汤方证的取意同,可互参。本方常用于治疗外感后、或多语而致声音嘶哑。煎药可改用铝勺,沙锅(更好),先用米醋适量煎半夏15克约5分钟,然后加入等量鸡子清,看变白浊即离火,放瓷碗中,放冷,频频抿服,治愈尤多,不再举例。

辨证要点

咽干痛,声哑表证不明显者。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117;苦酒汤[伤寒论]鸡子汤[外台-古今录验]鸡子法[圣济总录]鸡壳苦酒汤[医学入门]半夏苦酒汤[类聚方]

组成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用法

上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愈,更作三剂。

主治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

方论选录

①《注解伤寒论》: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发声音;甘以缓之,鸡子之甘,以缓咽痛;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敛咽疮。②《金镜内台方议》:少阴客热所暴,则伤于经络干涩,使咽中生疮,不能言,声不出。故用苦酒为君,酸以敛疮;半夏为臣,辛以散结;鸡子为使,以缓咽痛而润其燥也。③《古方选注》:治少阴水亏,不能上济君火,而咽生疮声不出者。疮者,疳也。半夏之辛滑,佐以鸡子清之甘润,有利窍通声之功,无燥津涸液之虑。然半夏之功能,全赖苦酒摄入阴分,劫涎敛疮,即阴火沸腾,亦可因苦酒而降矣,故以名其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紫雪(《外台秘要》)
新雪丹(《方剂学》)
紫雪丹(《温病条辨》)
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