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扰胸膈证(栀子豉汤证)

热扰胸膈证

【临床表现】

主症:心烦不得眠,心中懊侬(胸中灼热)。

副症:烦热,胸中窒,身热不去,心中结痛(心前区疼痛)。

舌脉:舌苔黄,脉数。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加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发汗吐下后,正气内虚,余热未尽,阳邪内陷,留扰于胸膈,以致病者心烦不得眠。

轻者虚烦恼,重者痞满结胸。

邪热损伤中气,胃气固热,扰而上逆故见气短。

舌苔黄,脉数均为热扰胸膈之征象。

【治疗法则】

清宣郁热。

【代表方剂】

栀子豉汤。

【方药加减】

胃脘痛: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其势较急或烦扰不宁,嗳酸嗜杂,满闷不适甚者攻痛连胁,舌红苔黄,此时可依本方合朱砂安神丸治之。

失眠:临床表现为不寐而煩,辗转难卧,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数等症时,可依本方合朱砂安神丸治之,

郁证: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坐立不安,烦燥易怒,时而悲忧落泪,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可依本方合越鞠丸,丹栀消遥散,甘麦大枣汤治之。

【类证鉴别】

热扰胸膈证与黄连阿胶汤证:二者虽都有心中烦,不得眠之症,但前者是由伤寒汗吐下邪热留扰胸膈而致心烦懊侬,不得卧之症。后者则为心肾阴虚,水火不济,阳虚火旺,心肾不交,其证属虚,所致的心烦不得卧之候,本证郁热扰于胸膈,津液未耗,其证为实。而彼证心烦不得眠与咽干、中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并见,本证但烦不躁,无水火不济之象,而彼证烦臊并见,心肾不交之象较著,由此可鉴别。

热扰胸膈证与阳明胃热证:二者均有心烦不安、汗出之症状。但前者汗出仅为头汗出,后者为通身大汗出,并见脉洪大、大渴、大热,这对前者来说是不具有的。此为二者鉴别要点。

热扰胸膈证与阳明腑实证:二者均有心中懊侬、但此止以手足温、不结胸、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无腹满、实痛为主症。彼证以腹满硬痛,大便秘结或潮热、或绕脐痛。二者症状同中有异,故不难区别。

热扰胸膈证与阳明湿热里实证:二者均有心中懊侬之症状。前者以虚烦不得眠,卧起不安为主症。后者则以身目俱黄小便不利,并有腹满便秘等为主症。故二者不难鉴别。

热扰胸膈证与大结胸证:二者皆有心中懊侬心中结痛,烦躁症状,但此症以反复颠倒虚烦不得眠、卧起不安、脉数为主症。彼证则以心下哽满、按之石哽、胸胁疼痛、甚至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短气喘息不得卧,或项强如柔痉状,脉沉紧或沉迟有力为主症。二者不难鉴别。

【现代研究】

曰本汉方界常用于治疗不眠症,食道狭窄,诸出血症皮肤病,卡他性黄疸(传染性?窝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