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阳明邪迫胃逆证

太阳阳明邪迫胃逆证

【临床表现】

主证:呕逆不能食,发热无汗,恶风寒。

副证:头项强痛,身体疼痛。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加典型舌脉。

(3)具有太阳阳明合病的病史,以太阳伤寒证为主。

【证候分析】

此为外邪不解,内传阳明(胃腑)所致,由于寒邪外来,玄府闭塞,影响胃腑,胃失和降,其气上逆,故见呕吐。

因病势偏重于表,故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恶寒发热,无汗等表实诸证,本证与太阳阳明邪迫大肠证,同为二阳合病,均为外邪内迫阳明,只是呕、利表现各异,故治疗上以葛根汤解表为主,随证加半夏以降逆上呕。

【治疗法则】

发汗解表、降逆止呕。

【代表方剂】

葛根加半夏汤。

【方药加减】

本汤证是在葛根汤证基础上,增加了呕吐一证,方药上加入和胃止呕的半夏。故加减从略。

【类证鉴别】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阳明犯胃上逆证:二者均有表证,其呕吐的病机均为风寒之邪,内迫阳明,影响胃腑,胃失和降而成。但前者为表虚证,以卫强荣弱,营卫失调为主,故证以发热恶风寒,有汗鼻鸣干呕,脉浮缓为特点,而本证实为太阳伤寒兼证,虽有表证,却属表实以卫阳被郁,营阴郁滞为主,证以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为特点,一虚一实,不难鉴别。

太阳伤寒证与太陷阳明犯胃上逆证:二者均有表实证,其呕吐机理亦相同,皆为表寒内迫阳明胃腑,胃失和降,其气上逆面成但前者证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体痛呃逆,脉浮紧等,其中以表实为主,呃逆为副,而本证虽亦有表证,但以呕逆为主,表实证为副。

太阳表寒里饮与太阳阳明犯胃上逆证二者相同点为皆有表实证特点,但病机不同,治疗各异。前者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致,水气狃胃,胃失和降,其气上逆,故出现干呕,治当湿化里饮,兼以解表,方用小青龙汤,本证为风寒之邪,内迫阳明所致,故治宜发汗解表,降逆止哐,方用葛根加半夏汤。

少阳半表半里证与太阳阳明犯胃上逆证:二者皆有呕吐。不同点:前者呕吐的特点为喜呕、干呕、欲呕,伴有往来寒热,胸热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由少阳胆气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治当用小柴胡汤,本证呕吐特点为“不下利,但呕”,伴有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等症,由于邪束太阳,内干阳明,上逆狃胃而致,治用葛根加半夏汤,

【现代研究】

恻重于葛根加半夏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葛根加半夏汤的药理作用:本方具有发汗解热,止晐平喘,抗流感病毒,?蛲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