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疼痛,肿块,出血。
副症:其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剧;其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其出血或反复不止,色泽紫暗,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表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可见经闭或崩漏。
舌脉: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的任何二项及典型舌脉。
(3)本证多有跃打损伤。内伤出血,劳伤过度等病史。
【证候分析】
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经脉之内,及瘀积天脏腑组织器官的均称瘀血。瘀血内停,络脉不通,气机受阻,不通则痛。瘀血为有形之邪,阻碍气机运行,故疼痛剧烈,如针刺刀割,部位固定不移;按压则气机更窒,故疼痛益甚而拒按:夜间阳气入脏,阴气用事,阴血凝滞更甚,所以疼痛更剧;瘀血凝聚周部、日久不散,便成肿块,紫色主瘀,肿块在肌肤组织之间者,可见青紫色:肿块在腹腔内部者,可触及坚硬有形的块状物,推之不动,按之疼痛,称为瘀积。瘀血阻塞络脉,阻碍气血运行,致血涌络破,不得循经而外溢,其离经之血,排出体外者,则见出血;停聚体内者,凝结为瘀,转而堵塞脉络,成为再次出血的原因,因而瘀血引起的出血,其特点是时出时停,反复不已,血色多见紫暗,且有血块夹杂其中。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利,肌肤失奍,则面色黧黑,皮肤粗糙如鱗甲,甚则口唇、爪甲紫暗。由于瘀阻部位不同,症状表现也不一样,如瘀阻皮下,则皮下紫斑:瘀阻肤表络脉,则皮肤表面出现丝状如缕:瘀阻肝脉,则腹部青筋暴露,瘀阻下肢,常见小腿青筋隆起,弯曲,甚至蜷曲成团:瘀血内阻,新血不生,则妇女可见经闭:若瘀阻胞脉,阻碍气血运行,血不循经而外溢,则可见崩漏。舌脉瘀滞故见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瘀阻血脉,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故见涩脉。
【治疗法则】
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
【方药加减】
发热:以下午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都位发热为特点常伴肢体或躯干部固定刺痛或肿块,皮肤粗糙或有紫斑,甚见肌肤甲错,口燥咽干,但欲漱水不欲咽,面色萎黄或晦暗,眼周青黑,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弦中带涩。治用血府逐瘀汤酌加白薇、丹皮、秦艽等。
胃痛:以胃脘疼痛如针刺或刀割,痛处固定而拒按为特点。?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