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某,女,时年56岁,初诊:2020年1月。
患者反复咳嗽20余年,3年前在院呼吸科门诊经支气管激发实验、诱导痰细胞分析、胸部CT等检查后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坚持吸入信必可、口服顺尔宁等西医治疗;近1月天气转冷后症状加重,按原西医治疗方案用药后症状稍好转,但咳嗽频繁,怕冷明显,遂至中医科门诊就诊。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咳嗽20余年,加重1月。
症见:患者精神欠佳,频繁咳嗽,卧下及晨起咳嗽剧烈,干咳,偶有少许白痰,异味刺激及吹风受凉则咳嗽明显,常自觉背部冰冷,无嗳气反酸,无胸闷气促,纳可,大便不畅、质不干,小便调,夜眠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弱。
【辨证论治】
患者为寒饮久伏于肺之顽咳,外寒触发内伏痰饮,痰升气阻则咳,故见遇寒咳嗽加剧;久病则伤及脾肾阳气,寒饮难化,且正虚无力御邪,故原西医治疗方案逐渐实效。治疗须标本兼治,温化寒饮,并温补肺肾元阳。
治法:温肺散寒,温补脾肾。
处方:
1、中药5副,内服,每天一次,水煎服。射干15g、蜜麻黄10g、紫菀15g、姜半夏10g、醋五味子5g、茯苓15g、款冬花15g、炙甘草5g、炒酸枣仁20g、细辛6g、淡附片(熟附子)5g、太子参10g、淫羊藿10g、紫河车颗粒一方1袋。
2、吴茱萸60g,加粗盐炒热后装布袋,敷背部两肩胛骨之间、腹部肚脐下(气海、关元)。
【随诊过程】
二诊:
精神改善,自觉咳嗽明显减轻,偶有少许白痰,仍诉背部冷但程度减轻,大便通畅,睡眠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弱。
治法:加大温肾壮阳、补气健脾之品的用量,淫羊藿、附子、太子参加量;中药7剂。
处方:射干15g、蜜麻黄10g、紫菀15g、姜半夏10g、醋五味子5g、茯苓15g、款冬花15g、炙甘草5g、炒酸枣仁20g、细辛6g、淡附片(熟附子)10g(先煎)、太子参15g、淫羊藿15g、紫河车颗粒一方1袋。
【按语】
慢性咳喘患者在表面激素吸入、孟鲁司特钠等治疗多年后疗效逐渐下降的情况甚为常见,从中医角度,与久病损及肾中元阴元阳、邪气内伏更深有关。背冷而咳,一因痰饮,如朱丹溪谓痰饮可致“背心一片常为冰冷”,二因肾阳虚惫,无力温煦及御寒。本例采用内外合治之法,对深伏之寒饮,治以射干麻黄汤与背部吴茱萸外敷;对脾肾亏虚,治以淫羊藿、紫河车、太子参等,配合气海关元热敷,以合《丹溪心法》中所谓“哮喘必用薄滋味,专注于痰”。
肾结石验方_杜雨茂
肾结石验方_杜雨茂
肾结石验方_杜雨茂
慢性肾盂肾炎验方_杜雨茂
慢性肾盂肾炎验方_杜雨茂
慢性肾盂肾炎验方_杜雨茂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