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炎验方

娄某,男,32岁,已婚,1998年12月18日初诊。

主诉:血精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同房时发现精液中有血,呈暗红色,伴腰酸痛、口苦咽干、下腹隐痛不适、阴囊湿热、小便黄赤,偶有尿道灼热,大便稍干,无发热,无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纳食及精神尚可。面色潮红,体态微胖,毛发胡须分布均匀,语言清晰、声音正常,阴茎长7cm,双睾丸15mL、质中、无结节及触痛,附睾亦无结节及触痛,输精管正常,前列腺检查未见异常,左下腹轻度压痛、未及包块及肌紧张。余未见异常。舌暗红,舌苔黄厚腻,脉沉弦。精液深褐色,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4~5个/HP,精子浓度7200万/mL,精子死亡率80%,精子活力Ⅰ级。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疾病史。每日约饮白酒5~6两,无吸烟史,结婚6年,有1男孩。无特殊遗传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西医诊断:精囊炎。

中医诊断:血精。

辨证:湿热下注,热灼精室。

治则: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处方:蒲公英15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5g,金银花15g,车前子10g,黄柏10g,茜草10g,生地黄10g,白茅根10g,荷叶炭10g,牡丹皮10g,滑石30g,大小蓟各10g,三七粉5g(冲服),甘草6g。15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250mL,每日2次。

注意事项:暂时停止性生活,禁食酒类、辛辣刺激性食品,多饮水,可多食多汁多液类蔬菜、水果等。

二诊(1998年12月29日):药后自觉下腹隐痛、阴囊湿热等症好转,排尿较前通畅,涩痛已除,腰痛减轻,但仍感口苦咽干,舌质红,苔白中厚腻,脉沉弦。前方加旱莲草10g、炒栀子10g,再进14剂,服法医嘱同前。

三诊(1999年1月19日):患者服上药期间曾有1次性生活,精液颜色变浅,为浅粉色,其后未见特殊不适,口干咽燥等症明显好转,排尿通畅,下腹及腰背酸痛等症基本消失,舌质仍红,舌苔白,较前明显变薄,脉沉弦。精液颜色正常,红细胞2~3个/HP,白细胞1~2个/HP,精子密度6800万/mL,精子死亡率50%,精子活力Ⅱ级。前方减栀子、黄柏,野菊花改为15g,加玄参10g、竹叶6g、麦冬12g,再进30剂。

四诊(1999年2月25日):患者感全身不适症状已基本消失,但略感神疲乏力,期间3次性生活均无血精出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弦。精液检查未见红细胞和白细胞。停用前方,改服六味地黄丸2周。

五诊(1999年3月17日):患者再次来诊,称春节期间曾少量饮酒,但未见血精出现,已无明显不适,舌脉均已正常。嘱患者停药,并注意少饮酒、少食辛辣食品,以防复发。按语:本案患者为长期饮酒而致湿热内蕴,久之化火伤及阴络,灼伤精室,致精液中带血而呈血精,虽有腰酸痛症状类似肾虚,但患者见下腹隐痛、阴囊湿热、口苦咽干、小便黄赤等明显热象,属湿热内蕴、热迫血行无疑,故以清热利湿凉血为主法。方中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清热解毒,辅以黄柏苦寒坚阴,大小蓟、牡丹皮、白茅根、生地黄清热凉血,滑石、车前子利水通淋,佐以荷叶炭、茜草、三七止血活血而不留瘀,使以甘草清热调和诸药。一诊后湿热之邪略去,唯热象仍明显,故二诊时加栀子以加强清热之效,恐大量清热药伤及肾气,少加旱莲草顾护肾阴。三诊再进14剂后,主症肉眼血精已除,舌苔变薄,为湿热之邪均已渐去,故减栀子、黄柏等极重苦寒之品,野菊花加至15g,以苦甘寒之五味消毒饮为主清解余热,同时加入玄参、麦冬、竹叶等养阴清热之品。四诊热虽清但阴已伤,故停用前方,用六味地黄丸滋肾阴以善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刘祖贻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刘祖贻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刘祖贻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阮士怡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孙光荣
胃痛验方_李士懋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