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验方

韩某,女,30岁。初诊:2014年3月8日。

主诉:自然流产清宫后1个月。MC14,5/28,量中,色红,血块(+),痛经(+),Lmp:2013年11月30日。

生育史:0-0-2-0(2011年孕7周自然流产,2014年2月孕2个月余自然流产)。

既往有子宫多发肌瘤病史,3年前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自末次妊娠起腰酸反复,腹泻便溏,日行2~3次,平日脾气急躁,经前乳胀明显,

刻下:小腹坠胀,有行经预感,晨起反胃,胃纳欠佳,腹泻便溏,脉弦细,舌暗,边尖红,苔薄黄腻,边有齿印。

证属:肝火旺盛、瘀阻癥结、冲任受伤

治拟平肝清热、化瘀散结。

处方:生蒲黄15g,五灵脂15g,蒲公英20g,红藤20g,紫花地丁15g,刘寄奴15g,铁刺苓20g,半枝莲20g,花蕊石20g,徐长卿12g,夏枯草15g,墨旱莲15g。12剂,水煎服。

五诊:Lmp7月2日。复查B超提示子宫肌瘤未见增大,经来略提前,有轻微腹痛,大便稀薄,每天2~3次。经行前略有乳胀,触之有结节。仍属肝旺脾虚,治拟健脾化瘀、软坚散结。

处方:炒莪术9g,炒白术9g,三棱12g,山楂9g,神曲9g,青皮6g,广木香6g,川连3g,柴胡6g,延胡索6g,象贝母15g,铁刺苓20g,皂角刺15g。12剂,水煎服。其后继投以健脾化瘀、软坚散结之法调治。

及至九诊:Lmp2015年1月5日。纳可,便调,寐安,无不适,时值经后,拟补肾助孕。

处方:党参20g,丹参20g,当归20g,黄芪20g,熟地黄15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覆盆子12g,石楠叶12g,石菖蒲12g,仙茅15g。12剂,水煎服。十诊:Lmp

1月30日。停经44d,血HCG326mIU/mL,P52.73nmol/L,纳差反呕,大便不实,略有腰酸。抗心磷脂抗体(+),目前已服阿司匹林25mg保胎治疗1周。脉细略数,舌淡边尖红,略有齿印,苔薄腻少津。四诊合参,证属素体脾虚、气血不足。治拟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6g,炒白芍12g,山药12g,菟丝子12g,白头翁12g,陈皮6g,制半夏6g,川断12g,桑寄生12g。7剂,水煎服。

十一诊:停经70d,无不适,脉细弦略数,两尺细软,证属肝火旺盛、肾气不足,治拟平肝益肾,养胎。

处方:生地12g,黄芩6g,白芍9g,钩藤15g,党参15g,夜交藤20g,女贞子12g,川断12g,杜仲12g,桑寄生12g,葛根12g,山药12g,菟丝子12g。12剂,水煎服。

按:

本案患者初诊时属肝旺脾虚之体,治拟健脾化瘀、软坚散结。经治后,患者经行尚准,无不适,随访B超子宫肌瘤无明显增大,至第9次复诊时拟试孕。方中党参、丹参、当归、黄芪4药合用气血双补;熟地黄滋阴养血;巴戟天、淫羊藿温通下焦阳气,调畅气血;菟丝子、覆盆子平补肝肾。诸药合用,共奏养肝益肾促孕之功。及至孕后朱教授处方以益气健脾、养血安胎为主旨。结合舌脉,虚证之中兼热象,方中但佐白头翁一味,取其清热凉血安胎之效。该患者既往有子宫多发小肌瘤病史,属子宫解剖异常引起复发性流产,故孕前治疗以化瘀清热散结、抑制子宫小肌瘤生长为主。至孕后,结合患者舌脉仍属肝旺脾虚之象,故安胎药中佐以白头翁平肝清热、凉血安胎,根据“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原则,攻补得法,则无碍于受孕也。


胁痛验方_李今庸
胁痛验方_段富津
胁痛验方_段富津
胁痛验方_段富津
胁痛验方_洪广祥
胁痛验方_洪广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