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1
甘某,男,13岁,2012年12月1日初诊。
现病史:餐后即上厕所3年,便溏肠鸣,无黏冻,无腹痛,受寒则脘腹痛,脉缓,舌淡红,苔薄白。
诊断:中医:泄泻。
西医:肠易激综合征。
辨证:肝郁脾虚偏寒。
治法:疏肝健脾,佐以祛风。
处方:柴胡10g,白芍15g,白术12g,枳壳8g,党参10g,云苓12g,薏苡仁15g,陈皮8g,甘草4g,大枣4枚,僵蚕10g,川楝子6g
7剂。
二诊:2012年12月8日,病情无好转,脉缓略滑,舌略红,苔薄白。
处方:乌梅10g川楝子8g白术10g薏苡仁20g
云苓12g防风8g白芍15g甘草5g
黄连4g广木香5g后下肉豆蔻8g
14剂。
三诊:2012年12月22日,肠鸣不明显,大便少溏,口气重。脉舌同上。守上方,川楝子改为4g,加怀山药12g,14剂。
四诊:2013年1月5日,病情好转,有时餐后不大便。
处方:乌梅10g白术10g薏苡仁20g禹余粮15g先煎
云苓12g防风8g白芍15g甘草5g
黄连4g广木香5g后下肉豆蔻8g
14剂。
五诊:2013年1月19日,现每天大便1次已1周。脉舌同上。进上方7剂巩固。
按:肠易激综合征在少年中少见,用疏肝健脾剂是常规,但陈崑山教授认为加乌梅有时会取得意外的疗效。
夏某,女,2岁8个月,1965年7月23日初诊。
现病史:近3岁不能行走,消瘦,口渴,日夜多饮,多尿,色清白。大便每日4~5次,里急后重,夹白黏冻,肛门下脱,眼干涩,黑睛浑浊不清,常睁不开,不爱吃蔬菜和肉类,只爱吃咸菜,常反胃或呕吐。常牙衄,皮肤干燥。曾去多家医院经中西药治疗年余无效,且日益加重。指纹淡紫过气关,舌淡红少苔。
诊断:中医:疳积。
西医:营养不良(Ⅲ度)、佝偻病、角膜软化症。
辨证:肝热脾虚及肾,以肝经积热,脾虚湿热遏阻,肝肾亏虚为著。病情异常复杂深重。
治法:清肝健脾养阴为先。
处方:怀山药5g白术1.5g胡黄连2.5g秦艽2.5g
云苓4g知母2.5g藿香2.5g广木香1.5g
天花粉4g白芍4g玉竹4g麦冬4g
甘草2.5g
3剂。并针刺四缝,隔日1次,共4次。
二诊:1965年7月26日,针药后诸症好转,口渴减,二便减少,大便未见黏冻,不吐。
处方:怀山药5g白术1.5g云苓4g甘草2.5g
广木香2.5g陈皮2.5g天花粉4g白芍4g
当归4g麦冬4g秦艽2.5g胡黄连2.5g
3剂。
三诊:1965年7月29日,口渴多饮大有好转,胃口进步,不反胃,大便正常,眼干涩明显好转,指纹蓝,苔薄黄。处方同上,去木香、白术、当归、甘草,加黄芪5g,生地黄5g,山萸肉5g,4剂。
处方:怀山药5g云苓4g陈皮2.5g天花粉4g
白芍4g麦冬4g秦艽2.5g胡黄连2.5g
黄芪5g生地黄5g山萸肉5g
4剂。
四诊:1965年8月13日,上症继续好转,眼怕风吹,眼红,口微渴,二便、食欲尚好。指纹淡紫,苔薄,牙龈有少许血迹。此肝胃之火所致,拟清肝胃伏火。
处方:石膏4g秦艽2.5g胡黄连2.5g桑叶2.5g
杭菊4g生地黄4g白芍2.5g当归2.5g
云苓2.5g甘草2.5g
3剂。
五诊:1965年8月16日,诸症大有好转,唯两眼常羞明畏风干涩,黑睛浑浊。
治法:清肝养阴明目。
处方:秦艽1.5g桑叶2.5g胡黄连2.5g白芍4g
生地黄4g杭菊2.5g青葙子2.5g决明子2.5g
密蒙花1.5g甘草2.5g
4剂。并嘱自买鱼肝油、钙片服。
六诊:1965年8月21日,服药后眼疾明显好转,能睁开眼,畏风减,无牙衄,精神亦好转。处方同上加石决明10g,4剂。
七诊:1965年8月25日,病情继续好转,患者更活泼有劲,睡也安静。
处方:当归2.5g桑叶2.5g胡黄连2.5g白芍4g
生地黄4g杭菊2.5g青葙子2.5g决明子2.5g
密蒙花1.5g甘草2.5g
4剂。
八诊:1965年8月30日,病情好转进步很大,黑睛转乌,脸色转红润,比前胖很多,食欲、消化均好,有时还牙衄。指纹蓝,苔薄黄。
治法:滋肾泻火,泻南补北。
处方:秦艽1.5g桑叶2.5g胡黄连2.5g白芍4g
生地黄4g杭菊2.5g青葙子2.5g怀山药5g
玄参5g密蒙花1.5g甘草2.5g
4剂。
九诊:1965年9月8日,面色红润,双眼清亮,能吃能睡消化好。
治法:健脾凉肝养肝。
处方:黄芪7.5g怀山药7.5g白术4g云苓4g
炙甘草2.5g胡黄连2.5g石决明4g生地黄4g
当归2.5g陈皮2.5g
4剂。
十诊:1965年9月20日,患者活泼有神能行走。以前不吃的东西也吃了,且消化好,唯右耳流脓。
处方:①拟健脾强肾,上方去石决明、胡黄连、陈皮。
黄芪7.5g怀山药7.5g白术4g云苓4g
炙甘草2.5g生地黄4g白芍5g当归2.5g
怀牛膝7.5g
10剂。
②冰片1g,苦参5g,研末外用。先用双氧水洗净右耳脓液,再用药末。
1965年11月底随访:患者一切正常,家人非常感激,说治疗前后状如两人,原以为无救,现谁见她都认为可爱。
按:该患儿有严重疳积病。经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无效,家长完全失去信心。经陈崑山教授治疗50多天,服药43剂痊愈。这例病案是陈崑山教授青年时期的得意之作。他说:治疗过程中始终应抓住肝脾肾三脏,前期以清肝凉肝为主,佐以健脾,后期以健脾养肝肾为主,佐以凉肝明目。此病为疳积,病多为虚实夹杂。治疗必须以清肝凉肝为主,适当佐以健脾滋养肝肾,不能过补,更不能见其有虚象就一味进补,甚或大补,否则就会火上加油,难以自拔。只有待肝经积热清去大半,才能以健脾、滋补肝肾为主,佐以清肝之余热,可取得满意疗效。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体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病人,如果祛邪扶正,先后顺序颠倒,必将引起不良后果。通过这个病例,看出陈崑山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扎实、诊疗作风认真细致、诊疗技术全面。
肾结石验方_王琦
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验方_王琦
慢性肾炎验方_王琦
输尿管结石验方_刘志明
前列腺炎验方_刘志明
验方_刘志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