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发性痛经案
陈某,女,18岁,学生。因经来小腹疼痛2年,于1999年6月30日初诊。
自述月经15岁初潮,30天左右一至,经期5~6天,量中等。开始经来小腹疼痛轻,近两年经行下腹疼痛渐进性加重,经行当日胀痛明显,痛而拒按,持续1~2天,经色黯红,有小血块,随经血增多,血块流出疼痛减轻。正值高中学业,常学习至深夜,感体倦乏力,纳谷不香,心烦易怒,每至经前数日乳房胀痛,胸胁胀满。曾服过当归丸、痛经丸等,经行腹痛症状减轻不显,常因疲劳或情绪不好致经行腹痛加重。舌黯胖,苔薄,脉细弦。末次月经1999年6月9日。
中医诊断:痛经。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辨证:肝郁气滞,气虚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益气活血,调经止痛。
方药:逍遥散加味。
处方用药: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2g,北柴胡12g,当归15g,川芎15g,生地15g,鸡血藤15g,白芍15g,香附15g,延胡索15g,乌药15g,煨姜6g,薄荷(后下)6g,桃仁12g,炙甘草6g。
10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200mL。嘱其少食生冷,注意休息和情绪的调理,如经来仍将中药服完。
二诊(1999-07-15):上方服8天月经来潮,经行小腹疼痛减轻明显,经前数日胸胁乳房疼痛等症状有改善。仍疲乏纳呆,因住校煎药不便,香砂六君丸服至经前1周,改服一诊方药。
三诊(1999-08-16):香砂六君丸调理后饮食精神都有好转,月经1周前来潮,血块减少,小腹疼痛症状已不明显,5天干净。嘱按上法调理一个周期。
按:患者正值高中,学习压力大,疲劳伤气,气虚而血虚,久致气血不足,血虚不养肝,肝失条达,情志不疏,出现体倦乏力,纳谷不香,心烦易怒,每致经前数日乳房胀痛,胸胁胀满;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瘀滞胞宫“不通则痛”,致经行痛而拒按,经色黯红,块下痛减。如《张氏医通》云:“经行之际……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名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方中加黄芪、桃仁、鸡血藤、香附、延胡索、乌药以助益气养血,活血祛瘀,调肝止痛。该案例注重肝脾同调,气血同补,终获良效。
干燥综合征验方_朱良春
风湿性心脏病验方_朱良春
垂体瘤验方_罗陆一
冠心病验方_罗陆一
病毒性心肌炎验方_罗陆一
糖尿病足验方_罗陆一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