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茵陈30g,金钱草30g,郁金15g,广木香10g,北柴胡15g,黄芩10g,枳实15g,桃仁10g,川芎10g,生大黄10g。
【功效】清利湿热,化瘀排石,通利腑气。
【主治】腹痛,属湿热夹瘀,气机郁滞者。症见腹痛,放射至腰背部,畏寒发热,时有恶心,大便不畅,口苦口干;舌质红暗、苔薄黄腻,脉弦滑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洪老认为,湿热与瘀滞互为因果,导致枢机不运,经气不利,通降失常。其在治疗湿热瘀滞导致的腑气不通时,始终抓住清利湿热、化瘀排石、通利腑气的基本治法。在用药上采取“疏导”和“化解”的思路,达到湿热清、瘀滞通、枢机利的目的,从而使
残余泥沙结石顺利排出,实现标本同治的双赢效果。最后调理脾胃,疏肝利胆,活血行瘀,有利于控制结石形成和病情反复。
【验案】杨某,男,36岁,1972年9月26日初诊。
患者于1968年8月因原发性胆总管结石、阻塞性黄疸,在某省医院手术取出泥沙样结石,作胆囊切除术。1年后,右上腹时有隐痛,逐渐增剧,并伴有发热、呕吐。屡服中西药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随后发作次数更加频繁,每次均需急诊人院治疗。本次发病又右上腹剧痛,放射至腰背部,畏寒发热,体温40T:,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有压痛,无反跳痛。白细胞12.8xl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6%。A型超声波示复发性胆总管炎,术后残余结石。人院后西医经对症处理后体温已降至38.4U但右上腹阵痛未能缓解,遂请中医会诊。诊见右上腹痛阵作,痛位固定,压痛明显,时有恶心,大便不畅,口苦口干,舌质红暗,舌苔薄黄腻,脉弦滑数。证属湿热夹瘀,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治宜清利湿热,化瘀排石,通利腑气;方用胆道排石汤加减。
处方:茵陈30g,金钱草30g,郁金15g,广木香10g,北柴胡15g,黄芩10g,枳实15g,桃仁10g,川芎10g,生大黄10g。5剂,每天1剂,水煎3次分服。嘱服药第1天起,收集每次大便,与清水搅拌,淘洗结石。
二诊:体温降至37.2T:,大便每日2-3次,右上腹痛明显减轻,但未淘洗出结石,上方再加芒硝10g(分2次溶化与药液冲服),连服3天以观察排石情况。
三诊:体温完全正常,右上腹痛基本缓解,大便每日4-5次,为稀水便,观察3天,先后排出泥沙样结石,总量约10g余。后改用柴芍六君子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善后调理。
〔洪广祥.急腹症中医药治疗规律[J].中医药通报,2008,7(1):14-19]
肺癌验方_刘志明
肺癌验方_刘尚义
肺癌验方_刘尚义
肺癌验方_刘尚义
肺癌验方_孙光荣
肺癌验方_孙光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