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甘肃及东北等地。
【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
【中药毒性】
有毒,具有肝毒性。
【性味归经】
性味:黄芩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胆、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1. 清热燥湿
用治湿温郁阻证,常与 滑石、白蔻仁、 通草等同用;湿热中阻所致 痞满 呕吐,常与 黄连、 半夏等同用;胃肠湿热下痢,常与 黄连、 葛根等同用。
2. 泻火解毒
用治肺热所致咯吐黄痰,单用即效;火毒炽盛的疮痈肿毒、咽喉肿痛,常与 连翘、 牛蒡子、 板蓝根等同用。
3. 清热凉血
用治热毒炽盛,迫血妄行,可单用,亦可与 牡丹皮、 赤芍等同用;阴虚血热,常与 地骨皮、 丹参、 白芍等同用。
4. 清热安胎
用治怀胎蕴热所致胎动不安,常与 白术、 白芍等同用。
【用量参考】
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炒炭用。
【使用注意】
黄芩寒凉伤胃,苦燥伤津,故脾 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慎用。
【药理作用】
1、调节免疫功能
2、降血压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镇静作用
5、利尿作用
6、抗氧化功能
【用法参考】
1、中药黄芩具清热止血和凉血解毒作用。用于热迫血行的咳血、吐血、便血、衄血、血崩,常与 生地黄、 白茅根等 配伍。用于疮疡肿痛,常与 连翘、 天花粉 配伍。
2、中药黄芩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清胃肠、肝胆湿热,为多种湿热病证的常用药。用于湿温 发热、胸脘痞闷、苔腻脉滑之证,常 配伍 滑石、白蔻仁等渗利化湿药,如黄芩 滑石汤;治中焦胃肠湿热,泄泻、痢疾,常与 黄连、 葛根配用,如 葛根芩连汤;治下焦湿热,热淋涩痛,常于 生地黄、 木通配用,如火府丹。
3、中药黄芩有清热泻火作用,尤善清肺热。用于温热病,壮热烦渴、苔黄脉数等证,常与 栀子、 黄连等 配伍,如 黄连解毒汤;治肺热 咳嗽、痰黄不利,与 半夏、 天南星配用,如小黄丸。
4、中药黄芩能清热安胎。用于热扰胎元,胎动不安,常与 白术、 当归、 白芍 配伍,如 当归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