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功效分类】

补血

【性味归经】

性味:白芍味苦、酸,性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

经方里面有胸满就不用白芍、改用枳实,所以一般在治疗心脏病的时候,也不用到白芍。

功效:中药白芍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用于月经不调,崩漏,虚汗, 脘腹急痛,胁肋疼痛,四肢挛痛,头痛 眩晕。

【药理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

2、抗菌作用

3、抗炎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5、镇静作用

6、保肝作用

7、改善心血管功能

8、改善记忆力作用

9、改善血液功能

10、镇痛作用

1、1、抗溃疡作用

【用法参考】

1、中药白芍既能养血柔肝,又可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 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与 牛膝、 代赭石等同用,如建瓴汤。

2、中药白芍有敛阴止汗之效。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可与 桂枝生姜等同用,如 桂枝汤;用于阴虚阳浮所致的盗汗,与 牡蛎龙骨同用,以增强敛阴止汗之功。

3、中药白芍味酸入肝,善于养血敛阴,由于药性寒凉,多用于血虚有热诸证。用于阴血不足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常与 当归熟地黄川芎同用,增强养血调经之功,即四物汤。若经行腹痛甚者,与 当归、 香附等同用。用于血虚崩漏不止、面色无华、心慌气短,常与 当归、 阿胶等同用。

4、中药白芍既能养血柔肝,又可缓急止痛。用于血虚肝郁所致的胁肋疼痛,或妇女经行腹痛、乳房胀痛,常与 当归柴胡等同用,如逍遥散。

用于肝脾失和所致的 脘腹急痛和血虚引起的四肢拘挛作痛,常与 甘草同用,即 芍药 甘草汤。

亦可以用于治疗 腹痛泄泻,多与 防风白术同用,用于下痢 腹痛,又常与 黄连、 木香同用,如 芍药汤。

【用量参考】

反 藜芦。平肝、敛阴多生用;舒肝和胃、调经止痛,宜炒用或酒炒用。10-15克。


北豆根
射干
马勃
土牛膝
橄榄
茯苓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