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补气
【性味归经】
性味:白术味苦、甘,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白术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用于 脾气虚弱, 食少便溏(大便不成型),痰饮 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
【药理作用】
1、调节身体免疫力作用
2、降血糖作用
3、降血压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5、镇静作用
6、抑制血小板聚集
7、抗肿瘤作用
8、保护肝脏的作用
9、利尿作用
【用法参考】
1、白术能益气补脾、固表止汗。用于 脾虚气弱,肌表不固的自汗,常与 黄芪、 麻黄根同用。
2、白术甘温,补气健脾之功较佳。用于 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 食少便溏(大便不成型)、 脘腹胀满、倦怠无力等,常与补气健脾的 人参、 茯苓同用,如四君子汤。用于脾 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大便溏(大便不成型)泻,与 人参、 干姜同用,如理中汤。如用于 脾 胃虚弱又兼食积气滞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 痞满,用健脾的白术与消痞除满的 枳实同用,即枳术丸。
3、白术有补气健脾、安胎之功。用于妊娠 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如有 内热者,可配 黄芩以清热安胎;兼气滞胸闷腹胀者,与苏梗、 砂仁同用,兼气虚少气无力者,与 党参、炙 甘草同用;兼血虚 头晕心慌者,与 熟地黄、 当归同用;兼胎气不固,腰酸 腹痛者,与 杜仲、 续断等同用。
4、白术既能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用于 脾虚失运,水湿停留所致的痰饮,与 桂枝、 茯苓同用,即苓桂术甘汤。用于 脾虚水湿内停的 水肿、小便不利,与 大腹皮、 茯苓皮同用。
【用量参考】
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用量:5-15克。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