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

【功效分类】

舒筋活络

【性味归经】

性味:砂仁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砂仁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1、化湿行气,用于 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砂仁辛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的良药。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见 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者,常与 苍术、 厚朴、 白豆蔻等 配伍。如 脾虚气滞者,配 党参、 白术等,如香砂六君子丸。

2、温中止泻,用于脾 胃虚寒吐泻。以其能化湿行气而调中止呕,温脾止泻,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 干姜、 附子等药同用。

3、理气安胎,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砂仁能行气和中而安胎。妊娠中虚气滞而致 呕吐、胎动不安者,可与 白术、苏梗等 配伍。

【药理作用】

阳春砂仁和绿壳砂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 樟脑、柠檬烯等,此外尚含皂苷。海南壳砂仁含挥发油微量,油中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α- 胡椒烯等。具有抑制离体肠管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胃液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抑菌作用。

1、缩砂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d- 樟脑、一种萜烯、d-龙脑、乙酸龙脑脂、芳樟醇、橙花叔醇。阳春砂仁亦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与缩砂仁相似,但另含柠檬烯、皂甙等成分。砂仁煎剂可增强胃的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可增进肠道运动,排除消化管内积气。砂仁能明显抑制因ADP所致家兔血小板聚集,对 花生四烯酸诱发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显保护作用,同时有明显的对抗由胶原和肾上腺素诱发的小鼠急性死亡作用。

2、砂仁正品药材为阳春砂仁、海南砂仁及缩砂仁,而以阳春砂仁质量为优。

3、砂仁壳,为砂仁之果壳。性味功效与砂仁相似,而温性略减,药力薄弱。适用于脾胃气滞, 脘腹胀痛,呕恶 食少等症,用量同砂仁。

【用法参考】

1、用于湿浊困脾之证。砂仁气味芳香,善入脾胃,长于化湿醒脾,行气和胃,温中散寒,为化湿行气,醒脾和胃之良药。适用于湿浊阻中, 脘腹胀痛, 食少 纳呆, 呕吐腹泻之证 。常与 白豆蔻等化湿药同用,以增强化湿行气之效。而砂仁又长于行气温中,故对于寒湿气滞者尤宜。若寒湿内阻, 脘腹胀闷冷痛, 食少腹泻,常与 草豆蔻干姜等温中、化湿药 配伍 。若脾胃气滞, 脘腹胀满作痛,常与 木香、 枳实等行气除胀止痛药 配伍。若 脾虚气滞, 食少纳差, 脘腹胀闷,常与补气健脾药 配伍,如《张氏医通》香砂六君子汤,以之与 人参白术等药同用。

2、用于脾 胃虚寒之吐泻。砂仁善于温脾暧胃,利气快膈,并能止呕、止泻,故适用于脾 胃虚寒之吐泻证。治中焦虚寒,胃气上逆所致的 脘腹冷痛, 呕吐、 呃逆者,常与 干姜、 半夏等温中止呕药 配伍。治脾 胃虚寒,清浊不分, 腹痛泄泻者,可单用,如《小儿卫生总微论 》缩砂散,以砂仁为末拌 猪肚服,治小儿滑泻,脱肛;也常与 白术、 干姜等温脾药 配伍。若治湿伤脾胃、升降失职,吐泻 腹痛,砂仁又能化湿醒脾,止吐止泻,常与 藿香、 半夏、 木瓜等化湿和中、降逆止呕之品 配伍。

此外,砂仁尚能安胎,可用于胎动不安。若气血不足,胎动不安者,宜与 人参白术熟地黄补气养血药 配伍。若肾虚胎元不固,胎动不安者,宜与 杜仲续断桑寄生等补肾安胎药 配伍。若妊娠恶阻,呕恶不能食者,宜与苏梗、 白术等和胃安胎药 配伍。

【用量参考】

煎服,3~6g。入煎剂宜后下。


扁豆衣
苍耳根
藏青果
茶树根
蟾皮
穿山龙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